專題: 家裡空蕩蕩 事奉滿盈盈

2023年3月    

羅婭

「人生不是以孩子為中心的,是以上帝為中心的。」張牧師談到孩子長大成人,離開父母在外獨立生活的時候,心境非常坦然。他告訴那些對孩子依依不捨;那些在孩子離開後,感到日子彷佛蒙了一層陰影的父母,不要為家裡的空蕩蕩感到憂傷,反而要為自己能抽出更多時間和精力,侍奉上帝而感到喜悅。

兩個兒女已相繼成長,並建立起了各自家庭,自己也升格為爺爺級別的「老牧師」,他在進一步分享自己的感受時說道:「其實,在孩子剪去臍帶那一刻起,我們就要做好他們將要離開父母的準備。」因為,上帝告訴我們:「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二章24節),可見這是上帝在創造人類之初,就已安排好的人生必經之路。

張牧師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信靠上帝的主權,循序漸進地為他們最終離開自己的家做準備。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學習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洗衣、做飯、居家清潔等,這些生活瑣事,統統都要孩子們逐步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因而,當孩子們真正走入社會,搬離父母房子的時候,一切的進展都如水到渠成、順水行舟那樣,既沒有什麼需要臨急才手忙腳亂地趕緊學,也沒有絲毫心理上的擔驚受怕,或寂寥落寞等各種不適情緒。

「按着上帝旨意去生活,就是最順暢的生活了。」分享到這兒,張牧師用一句話,就概括出孩子從小到大成長過程的標準答案。

孩子離開了,家裡空了,不過,張牧師的心裡卻更加充實起來。他認為,自己身為基督徒,最高目標不是要取悅自己或孩子,而是要取悅上帝。自己有更多時間,當然就要更多地參與教會的各項服事;更多地思想天父的話語,並付諸於現實的言行之中;更多地言傳身教,將福音的種子播撒到更多的地方。就這樣,張牧師一點沒閒着,反而更加忙碌。

每次回到教會去服事,面對許多不同年齡的孩子們,張牧師仍舊可以從他們身上,感受到做父母的那種耐心、童心,以及所帶來的歡心。這情形,就像《使徒行傳》十一章23節所描述的那樣:「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

當然,孩子離開家,並非斷了線的風箏。張牧師跟兩個孩子,以及他們的家庭,依然保持經常性的家庭團契。一家人聚在一起,除了吃飯拉家常,更多是禱告、查經、敬拜,互相分享蒙恩見證,互相勉勵,求神的祝福,使家庭每一位成員都更加信靠上帝,願為追隨主耶穌而奉獻生命。

今年一開始,女兒和女婿要求去中亞一個穆斯林國家宣教的申請獲得批准,並將在年內動身。問句心裡話,對女兒要去那麼遠的地方,語言、文化、宗教都非常陌生,作為父親的張牧師有沒有擔憂和不捨?

張牧師坦言,人心肉做,哪有不擔心、不掛念的道理?不過,張牧師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決定給與鼓勵和肯定。他表示,女兒和女婿能夠回應上帝的呼召,是可喜可賀的事情;我們應該相信上帝的帶領與保守。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常常為孩子們禱告,求天父祝福他們忠心的事奉,眷念他們義無反顧的征程,賜福給他們,好讓那聖潔馨香的百合花,開遍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

2023年3月內容

3月份PDF版


專題

澳洲到處皆空巢  |  (社論) 從不捨到感謝  |  家裡空蕩蕩 事奉滿盈盈  |  兒子遠走高飛了  |  愛是不離不棄  |  如何看待空巢期  |  空巢的再思  |  空巢?歸巢!  |  放手是種勇氣

社區迴響

你關心土敘災民嗎?  |  身分不需要象徵 謙卑比名錶更好

天倫樂

姥姥的鍋台和奶奶的窗台

親子樂

不讓脾氣再闖禍  |  讓自己有正常的心態

生命線

美國最高法院門前的兩尊雕像  |  但以理的信心

智慧之窗

當你遺失了身體機能的鑰匙

昆士蘭專頁

昆州基督教團體捐款土耳其  |  福音傳世代 信愛不止息

墨爾本專頁

政府補助 升級熱水器  |  出遊有感

佳美腳蹤

藝術家的脫胎換骨

藍山集

祈求聰明與力量  |  郵輪之旅散記

藝文天地

希臘聖物和孔雀眼淚(下)

教會消息

教會消息

健康寶庫

健康從睡眠開始  |  健康資訊

美味人生

我在紐約嚐過的美食

信仰問答

信仰問答: 海闊天空的自由

國際時事

深度偽造創始人為什麼要造假?

生活資訊

社區短訊  |  新移民如何跨越困難

愛心匯點

土耳其、大地震•波及千千萬萬人•角聲呼籲襄善舉•雪中送炭助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