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精華: 從懺悔到復活

2016年12月
東方信

西方文學史有過許多的懺悔名著。從奧古斯丁和盧梭,到俄國的托爾斯泰,都有過深刻的《懺悔錄》。如果說這些《懺悔錄》還只是人性懺悔的記錄,那麼托爾斯泰的小說《復活》就是一部人性復活的見證。

列夫•托爾斯泰出身於俄國貴族家庭。早年他沉湎於聲色犬馬的放縱生活,包括酗酒、鬥毆、賭博和淫亂等行為。雖然《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兩部小說為他贏得巨大的聲譽,然而世俗的成功和幸福並不能帶給他心靈的滿足。他說:「有時候,我感到困惑和無助,好像我不知道該怎樣生活,該做什麼。我感到若有所失,心灰意冷」。

托爾斯泰明白,「我對上帝的存在失去信心的時候,我就活不成。」最後他相信「知道上帝的存在就等於有了生命。上帝就是生命。」在《懺悔錄》中托爾斯泰說:「人在生活中的任務是拯救自己的靈魂。」他開始棄絕肉體上的享受和安逸,決心追求一種靈魂深處的靈性提升。他放棄了飲酒、肉食和吸菸,還參加各種體力勞動。他完全沉浸於信仰的探索與著述,並且根據一個真實故事創作長篇小說《復活》。

從基督教成為羅馬國教之後,西方文學就深受基督教復活觀的影響。比如《雙城記》和《罪與罰》,兩部作品都引用了《聖經》中拉撒路復活的神蹟,而且還直接引用了主耶穌說的話:「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在小說《復活》中,托爾斯泰深刻地揭示了基督信仰中的復活精神:死是向罪死,活是向上帝活。俄國貴族聶赫留朵夫在一次陪審中,遇見了早年被他誘姦而墮落成為妓女的瑪絲洛娃。他在上帝面前懺悔,決心為自己的過錯贖罪。他主動提出要和瑪絲洛娃結婚,甚至跟著她流放到西伯利亞。聶赫留朵夫的行動,不僅融化了瑪絲洛娃的憤怒,而且得了她的饒恕和信任。在流放的路途中,瑪絲洛娃的人性也得到了淨化和提升。最後,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都復活成為一個新人。

高爾基曾經說過,托爾斯泰是19世紀所有偉大人物中最為複雜的一個。我以為應該這麼說,托爾斯泰是19世紀所有複雜人物中最為偉大的一個。因為靈性的失落、人性的誤解和罪性的放縱,所以每一個人其實都很複雜。只有那些願意來到上帝面前認罪悔改的人,才能成為偉大的人。正是因為深刻的懺悔和追求復活,托爾斯泰才變得那麼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