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行過了死蔭的幽谷

2018年4月
清心

郭健是一位沉默內向的大男孩,在母親心中是一名乖兒子,自小喜愛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從學校拿回的獎狀也不少,幫忙做各樣家務,沒有什麼讓媽媽操心的。自從丈夫離世後,健媽媽一人獨力養家,日子不易過,但她盡一切所能,母兼父職,只求讓兒子在親情、物質和生活各方面都不欠缺。

晴天霹靂
升上中學後,因為郭健個子矮小和不善言辭,與同學產生隔膜,被排擠欺凌。到了十年班,他不再專心於學業,只有在網絡遊戲中才能表現自我,性情更形孤僻。媽媽卻沒有留意到他的轉變,只是勸勉他努力學習,不可沉迷電腦遊戲。
光陰似箭,郭健已經22歲,應該大學畢業了。媽媽期待兒子從學校拿回一張畢業證書,可以證明郭健已經完成了多年的學業,也可以肯定她自己多年勞苦的成果。然而郭健遲遲沒有去學校領取證書,因為他已經停學兩年了。自從他對所選讀的科目不感興趣,不喜歡跟同學交往,也對週邊的事物開始厭煩時,他再沒有繼續回學校上課,只是每天定時出門和回家,連他媽媽也不察覺有任何異樣。
在媽媽持續的詢問後,郭健只能說出真相,並且要求見精神科醫生,因為他一直情緒緊張,常有失落無助的感覺。對媽媽來說,這真是晴天霹靂,難道沒有其它更好的解决方法嗎?見精神科醫生是否表示兒子有精神病?
郭健約見了一名精神科醫生後,醫生建議他要住院觀察,媽媽的心再次跌到谷底,不能理解和面對這一連串發生的事。

有愛鄰居
他們的鄰居張太太,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看見健媽媽最近一臉愁容,便上門拜訪。得知一切所發生的事後,張太太對她說:「神(上帝)愛世人,願意拯救一切相信祂的人,妳跟我去教會見見我們的牧師,可能他有好的建議可以幫助你!」健媽媽已經是六神無主了,看見張太太的愛心和熱情,便願意跟她去教會,那天崇拜講道的主題剛好就是「神愛世人」。耶穌基督為世人的罪而甘願死在十字架上,叫信靠祂的人罪得赦免,神的愛就在此向世人顯明了。崇拜完後,張太太介紹健媽媽認識了吳牧師和師母,並將她的苦况告知牧師。吳牧師了解整件事情後,問了郭健留醫的醫院地址,决定親自探訪郭健。

專心仰賴
兩天後主診醫生約見了健媽媽,解釋安排郭健入住醫院的理由,怕郭健住在家裡會對家人造成傷害,問健媽媽會否擔心此類事情發生?對此突來的問題,她不知如何作答,卻想起了耶穌為世人犧牲的大愛,作為母親為何不能用愛心去寬恕、原諒兒子的一切過犯呢?於是她肯定地回答說:「不擔心。」
服用藥物治療後郭健可以穩定情緒思維,晚上容易入睡,但體重顯著增加,內心深處依然是一片空虛迷惘。為了幫助兒子早日康復,健媽媽明白除了愛心,還需要恒久忍耐和有智慧的言語勸慰兒子,她開始學習祈禱,尋求神的旨意,因為《聖經》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吳牧師並不認識郭健,第一次探訪只是嘗試建立友誼,他親切和關懷的問候使郭健對這位陌生的訪客消除了戒心。當吳牧師講了一些《聖經》故事,郭健對神有了初步認識;耶穌道成肉身住在世人當中,滿有恩典,有憐憫,神的愛走進了他的心中。吳牧師亦多次探訪,直至郭健被許可回家,安排定期複診。

新造的人
隔鄰的張太太給郭健送來一本《聖經》,邀請郭健母子和她每日一齊讀經祈禱。當他們讀到《申命記》三十一章8節:「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祂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郭健心中很受感動,他不再依靠藥物的幫助,而是倚靠這位全知、全能、全在的神,因為神的應許,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單一人,無論何時何地神都必與他同在。他開始積極步行運動,使體重回復正常,報讀大學預科班,重修一門適合自己的科目,在慈善機構參加義工行列,亦開始到教會崇拜聽道。
數月後,醫生診斷郭健已經完全康復,不用繼續服藥。在耶穌基督裡,他已經成為新造的人。健媽媽想起了《詩篇》二十三篇4節:「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神)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她再次流淚感恩,因為神的同在,使一切都成為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