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思考: 人的心靈

2018年6月
司提反

心靈,又被稱為心智,英語翻譯為Mind。心靈指一系列認知能力組成的總體,它讓個體具有意識、感知外界、進行思考、做出判斷以及語言和記憶的能力。因此,心靈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心靈的研究
近代以來,哲學、心理學、神經科學都把心靈當作重要的研究對象,試圖了解心靈的本質和特性。17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了著名的哲學命題——「我思故我在」。笛卡爾認為「我」是一個獨立於物質的、在思維的東西。從此,哲學上出現「心物二元論」的難題:如果心靈與物質是彼此獨立存在的,那心靈怎樣能確定它對物質和世界的認識是正確的呢?自笛卡爾以後,很多哲學家試圖了解心靈與物質的關係,甚至哲學裡出現了「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這一分支。
心靈在《聖經》中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新約《聖經》的原文是希臘文。在希臘文新約《聖經》中νοῦς這個字一共出現24次,它在英文裡被翻譯為Mind,但在中文裡因為文法的原因常常被翻譯為心、心意、心竅等詞。如果忽略文法習慣,24處經文中νοῦς翻譯為心靈更具一貫性。除了νοῦς以外,另一有關的詞νόημα使用了6次。

心靈理性的有限
大哲學家康德認為,個體心靈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具有完全認識物質和世界的能力。《聖經》對人的心靈的描繪比康德還要悲觀。舉個例子——《羅馬書》一章28節:「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神,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νοῦς、心靈),行那些不合理的事;」29節:「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30節:「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31節:「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
根據28節經文,因為人的心靈受罪惡的玷污和影響,不認識神的人的心靈是道德敗壞的,一定會做出29-31節經文裡所說的不合理的事,至少是其中一些。
再舉個例子——《歌林多後書》四章3節:「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4節:「此等不信之人被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νόημα、心思),不叫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著他們。基督本是神的像。」

不靠自己的聰明
根據這兩節經文,不相信福音的人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靈的眼睛。多數《聖經》學者認為世界的神是指魔鬼。魔鬼把人的心靈的眼睛弄瞎了,讓他們不能明白和接受福音。所以,每個人都需要神的幫助來明白福音和理解《聖經》,正如《路加福音》廿四章45節記載:「於是耶穌開他們的心竅(νοῦς、心靈),使他們能明白聖經。」
親愛的朋友,人的心靈只有有限的理性思考能力——哲學家也同意這點。而且根據《聖經》的教導,人的心靈被罪惡玷污,被魔鬼蒙蔽,所以我們需要謙卑地來到神的面前,承認我們無法用有限的心靈認識神,也不能靠自己的聰明明白《聖經》,我們需要虔誠地祈求神幫助我們來理解祂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