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青草地上

2019年10月     

關淮

在民宅與民宅之間,有一塊面積不算大的青草地,中間建有一個澳洲常見的木製涼亭。以前,這裡最常聽見的只有鳥兒的歌聲,最近這幾個月,這裡多了新的一種歌聲,那是一群來自中國的老人家。他們在此聚會和唱歌,藉此舒展心情和鍛煉身體。
歌聲吸引了住在附近的師母,她慢慢地走了過去。開始的時候,大叔和大媽們,對陌生人挺有戒心的,只是客客氣氣地說些不痛不癢的話題,不太敢袒露心聲。
第二天,師母就用去商場買菜的小推車,推過去一些瓜果、蔬菜,送給老人家。師母說這些都是教會裡的弟兄姊妹奉獻的物品,用來送給有需要的人,所以,大家都可以拿回家,省得麻煩去商場買了,也可以避免浪費。大叔、大媽們見到師母和藹可親,誠意拳拳,很快就把她當自己人,大家按時聚會,敞開心扉,無話不說。

老人家的擔待和壓力

老人家全部都是來照顧孫子的爺爺嫲嫲或公公婆婆。他們有許多相同的處境和感受,所以就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步行可至的青草地,互相傾訴內心鬱悶的情緒,放鬆身體繃緊的神經,讓許多無聊和無奈的時光,在這無憂無慮的翠綠之間,隨意地流逝。
與所有父母一樣,他們含辛茹苦地撫養大自己的子女,再供他們來到澳洲讀書、移民、成家立業。本來,他們已經盡了責任,是安享天年的時候。可是,澳洲的孩子又有了他們的孩子,正當中青年時期,大家都放不下自己的工作,只好將父母請來,幫忙照看孫子。
這本來是人之常情的事情,老人家也都疼惜孩子的辛勞,喜愛孫子的天真。可是,他們一不懂英文,二不習慣奶酪,來到澳洲後,與早已適應澳洲生活方式的孩子,有了明顯「代溝」,不論在起居飲食方面,還是在哺育幼兒方面,「代溝」似乎都難以逾越,並成為家裡面一堵無形的圍牆。矛盾往往就從許許多多家常小事上,逐漸擴大,鬧得老人家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捨不得孫子,同時又看不慣孩子;自己既不懂開車,又不會聽說;出門寸步難行,關在家裡也是「聾啞盲」,電視、書籍什麼都看不懂,簡直就是度日如年。
更加讓老人家感到苦悶的是,他們普遍認為孩子請他們過來,是把老人當傭人使喚,沒有應有的尊重、體諒和關懷。唯一能維繫他們情感的地方,就只有這塊青草地,一群同病相憐的老人家,在這裡互相安慰,沒有隔閡。

主耶穌的恩慈與福音

師母了解到這些情況之後,就慢慢地用耶穌愛的真理,開導他們。她給老人家講故事,透過耶穌在世人當中所行的拯救、醫治和神蹟奇事,將救恩的好消息傳給他們。
像海綿吸水那樣,內心越是被煩惱掏空的老人,越是如饑似渴地接受福音的信息。
其中一位大媽,她原本牢騷最多,可她最喜歡聽師母講故事,也最多問題向師母討教。聽完師母的講解後,她覺得心情舒坦多了,以前覺得被孩子當傭人,非常委屈,如今知道自己也是神的女兒,有天父照顧和保守,那種尊貴身分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還有一位婆婆,她害怕自己死後不知會往哪兒去,師母就告訴她,信耶穌,跟祂走,死後就能上天堂。老人家聽完,眼睛發亮,感到前路一片光芒。她請師母帶領她一起做決志禱告,她要跟隨耶穌,到永生的地方去。
兩位大媽,同時接受了師母的按手禱告,並且一字、一句地跟著師母,唸出了她們心底深處的渴慕,以及跟隨主耶穌做天父兒女的決心。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篇》二十三篇1-3節)
感謝主,祢的恩澤灑遍每一片青草地,使枯萎的得滋潤,傷痛的得撫慰,失望的得信心,迷茫的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