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說藝: 查理與妮可的婚姻故事

2020年2月     

芳子

人們容易把人生的不完美、內心的黑洞,甩鍋(卸責)給一段不再滿意的親密關係。2019年末公映,獲金球及奧斯卡各六項提名的熱門電影《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即向觀眾呈現了男主角查理與女主角妮可在婚姻破裂中的掙扎。
劇中一幕吵架戲,角色情緒爆裂:一個跳腳斥罵:「你是個混蛋!你的自私已經完全內化,以致自己都感受不到!」另一個則捶牆詛咒:「每天醒來我都希望你死了!如果我能確定兒子不會有事,我希望你生病、被車撞死!」真實殘忍的對白,道出婚姻中最絕決的裂變,以致兩個惡語相向的人,恨不得用言語把對方撕碎!
這情景對經歷著或經歷過婚姻的人怕是會似曾相識。心理學教授John Gottman,對近700對夫妻進行了長達40年的研究,以大數據還原婚姻關係真相,藉著作《幸福的婚姻(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總結出婚姻免於破裂七法則,其中之一是「培養喜愛與讚美」:學會觀察和欣賞對方的優點,經常寫下對方三個積極的特點並找到相對應的具體事情,相互討論、對配偶行為做出反饋和認可、激勵對方再接再厲以完成塑造行為過程。
查理與妮可也各自列了清單,但只是為了完成婚姻輔導功課。妮可自述:我見到查理兩秒鐘就愛上了他。一見鍾情時,她感覺查理喚醒了自己體內昏睡的生機:「原來我內心枯萎的部分並非真正死亡,而只是昏迷。他的生命讓我感到活得好有意義。」為此,她放下電視劇演員身分,成為查理劇團中最佳女主演和查理的妻子。
現在她卻痛感:我不曾真正活過;我只是成就他的存在;我成為附屬品;他看不到我,那個獨立於他之外的個體;越和他在一起,我就越覺得自己變渺小、失去了自我及發聲和創作的機會。她承認:「所有的問題一開始就有了,但我順著他,因為活起來的感覺太好了。」所以,真正的癥結並非個人價值與發展空間被擠壓,而是當初那種「復甦」感不復存在了!
查理是紐約劇院導演。他不否認外遇,但理直氣壯——婚姻剝奪了他太多自由。在他的敘事裡,他是妮可用來逃離洛杉磯、嘗試新生活的工具。這正是《婚姻故事》別出心裁之處:不是單純講述離婚,而是運用雙視角,讓觀眾全方位觀察,兩個婚姻中人如何在失去共同聚焦點之後,被自我創作且堅信不疑的故事禁錮,最終走向分道揚鑣。
這也旁證《幸福的婚姻》中「創造共同意義」法則的重要!John Gottman認為,夫妻相處的最高境界是創造共同意義。婚姻到底為何存在?夫妻一起意義為何?如果雙方就此認真討論,了解彼此的理想期望,就不難賦予家庭共同意義,並成為為此奮鬥的伙伴。這其實也是上帝吩咐夫妻連為一體,彼此成為骨中骨、肉中肉的用意吧?
理解配偶的夢想有三個層次:向配偶表示理解其夢想,即使不認同也感興趣,並想知道得更多;為配偶的夢想提供財力等支持;成為這個夢想的一部分。和諧的婚姻至少要達到第一步,但查理和妮可顯然不及格,但讀者還有機會!不要小看婚姻,各項研究證實:遭受婚姻不幸的人,患病率增加35%,平均壽命縮短四年,而且還遺害子女……故就身心健康而言,花時間改善婚姻品質,要比去健身房鍛煉的益處多得多!
《婚姻故事》的創作靈感,來自編導自已的經歷。拍攝期間,妮可的扮演者也正在現實中,為爭取女兒監護權苦戰。片子完成剪輯後,主創團隊邀請前配偶於Netflix總部一起觀看;試映結束,他們彼此情不自禁地流淚、擁抱對方。故事結局是開放的,妮可為抱著孩子的查理繫上了散開的鞋帶,查理也告訴妮可他將到洛杉磯工作一年。經歷婚變洗禮的他們,將開啟怎樣的新生活?
旁觀他們心碎全過程的我們,又會視婚姻為愛情的墳墓還是提純愛情的熔爐?不禁想起一對百歲老人:丈夫Frederic Morrison Landis,上個世紀初生在廣西,父母是赴華宣教士;妻子,則首創了「即使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會有兩百次離婚的念頭和五十次掐死對方的想法」之名言;他們相遇於大學,又一起在百年人生中走完愛情旅程。能將婚姻進行到底的人不會沒有信仰,因為那是一條佈滿艱難險阻的成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