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園: 愛的實踐

2012年12月 

文/馮智公(根據周天駇講道整理)

家,本是人世間最溫暖和快樂安居之所。但若「行不由其道」,卻可以使家庭淪為人間煉獄,「無怨不成夫婦、無仇不成父子」,竟然是許多家庭的現實寫照。

最近在悉尼一間教會的主日講道中,講員周天馼(Anselm Chow)先生以「愛的實踐」為題,按著聖經的真理,闡釋幸福家庭之道,內容精彩動聽,與會的人獲益良多。現謹將是日講道擇要摘錄如下,以饗讀者。

經文:「耶穌又對眾人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加福音》9章23節)

愛,是捨己,就是要放下自己,包括放下自己的想法,而改用對方所需要的方式去愛對方,供應對方心靈所需。

有一位女士,雙親都是善良的人,父親是個很顧家的男人,母親則勤於家務,家裡一塵不染,然而這對好人的婚姻卻不快樂。她記得常見母親偷偷地抹淚,而父親則不住暗自歎氣。她百思不解,直至結婚後,有一天她正殷勤地洗刷時,忽聞丈夫呼喚她相陪,她大聲答道:「不行!難道你不知我正忙於清潔地板嗎?」她才恍然大悟,這豈不是昔日母親對父親的慣常回應嗎?難怪他們婚姻關係這麼糟,沒有放下自己,用對方所需的方式去愛對方,結果定必徒然。

許多人都容易犯上在自己的位置上,來假設對方的需要之錯誤,例如每聽到人說心事時,便急不及待地替對方分析,甚至教訓一番,結果渴求獲得聆聽與同情的對方,惟有把問題深藏在心底。

假如當父親的你,見到仍持P牌的兒子,撞毀了前頭車子的後面時,你的反應會是大發雷霆嗎?其實那一刻,兒子心中已充滿了不安和內疚,他最需要的是父親的原諒和安慰,而不是責罵。我們能否捨己,放下自己斥訓對方的意欲,轉而供應對方所需要的原諒和接納呢?

愛,包含了尊重。曾有母親存好意,趁女兒不在家時,替她收拾那凌亂不堪的房間,結果令女兒大發脾氣,因她忽視了女兒曾表示不可亂動房中之物的意願。有時,人際間許多爭執,其實是很容易避免的,例如把你的建議以問號,代替句號作結朿,便會給人不同感受,覺得較易於接納。

愛,需要有聆聽的能力,最高的境界,是能聽到對方的絃外之音。如太太給下班回來的丈夫開門時,那句像是埋怨的口脗「怎麼這麼晚才回家?」其實是太太在處理自己內心的焦慮,希望丈夫知道,她是在惦掛他,藉此使心裡不安情緒得以釋放。

我們與人相處,曉得處理事情固然要緊,但留意對方的心情和感受,有時會更為重要。

真正的愛是捨己來跟隨耶穌,接納對方,雖然對方不是完全,仍繼續去愛他。當人不完整,或犯了錯時,更需要對方的接納,而不是責備批評。太太能否擁抱被抄了牌和罸欵的丈夫,而不是去責罵他呢?愛的實踐背後的精神是捨己,放下自己,讓神在自己的生命裡作改變的工夫。你生命的取向是否凡事都要按自己意願的方式呢?耶穌的榜樣是:「我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願我們同様把生命交出,讓神使用來服事他人,倚靠聖靈,不是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