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遊蹤: 談針鼴和笑翠鳥

2013年11月 

文/圖:鄺銘康

「地上有四樣小物,卻甚聰明:螞蟻是無力之類,卻在夏天預備糧食;沙番是軟弱之類,卻在磐石中造房;蝗蟲沒有君王,卻分隊而出;守宮用爪抓牆,卻住在王宮。」(《聖經‧箴言》三十章24-28節)

動物的本能是要生存。正因為不是每一樣動物皆如獅子孔武有力,或如象之巨大,所以必須有其獨特的技能,才不至被滅絕。上述《箴言》所提到的都是地上的小動物,牠們都有其生存的智慧,以補不足之處。經文的含意是,一個人能夠活得好,智慧比武力、個子更加重要。

《箴言》是一卷智慧書,教導人如何過智慧和正確的生活。該書所提到的智慧,不是指人的學識和智力,而是透過認識創造主和敬畏衪,得著做人的秘訣。《箴言》的主要作者所羅門,和其後的編輯者,皆認為世界是神所造,所以當人觀察大自然的飛禽走獸、昆蟲魚類時,是可以得到生活上的智慧的。

澳洲的動物各有特色,只要我們靜心觀賞,每一種動物都會為我們提供生活的智慧。上期我們談過袋鼠,今期讓我們談澳洲的另外兩種動物──針鼴和笑翠鳥。

豎起毒刺‧保護自己

針鼴(「鼴」與「演」同音),通常又被稱為刺食蟻獸,其英文名為Echidna。針鼴全身都長滿了刺,但卻與刺蝟和豪豬毫無關係,因為牠屬於卵生的哺乳動物。澳洲針鼴多以螞蟻及白蟻為食糧,牠們會用其短小但強而有力的四肢及大爪,挖掘土木或蟻丘等物,然後用其細長的口鼻部和長長的、帶有黏性的舌頭,將獵物捕獲。針鼴身軀細小,沒有牙齒,而且行動緩慢,所以在遇見強大的動物時,牠們既不能逃跑,也沒有還擊之力;牠們可以做的,就是將身體捲曲起來,成為圓球,並豎起身上的毒刺,敵物就奈牠不何。

針鼴的生活智慧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會保護自已。」筆者曾與一些人接觸,感到他們經常有一種防範的意識和行動,好像是每一個人都要傷害他們似的,在沒有理由要豎起身上的刺之時,仍將刺豎立。在人際關係中,這是極不智的,因為最終只會孤立自已。針鼴只有在遇敵時才會使出絕招,我們也實在無需經常這樣做。

招群引隊‧笑聲齊鳴

澳洲鳥的種類甚多,其中較為突出和有性格的,該是笑翠鳥,其名音譯可作「柯卡布拉(Kookaburra)」。笑翠鳥喜歡棲息於潮濕森林或乾旱大草原,但一般接近城市的樹林,也會找到牠們的蹤跡。牠們最特別之處是其叫聲,聽起來好像是人的笑聲。通常一隻笑翠鳥會先鳴叫,然後另一隻會回應牠,從而弄出一種歡鬧的笑聲。假如附近還有笑翠鳥群的話,迅即便會發展為一種開派對的氣氛。

在1932年,有位名叫瑪莉倫‧辛卡娜(Marion Sinclair)的女士,寫下有關笑翠鳥的兒歌,很快便成為澳洲經典作品。該首歌共有三節,第一節的歌詞如下:

Kookaburra sits in the old gum tree,
Merry merry king of the bush is he.
Laugh, Kookaburra,laugh,
Kookaburra, gay your life must be!
筆者嘗試將它譯為粵語歌詞:
笑翠鳥是天空的歡樂鳥,
樂在樹上高歌,三兩齊叫;
笑,願你天天笑,
願你一生一世歡樂笑。

當你遇見笑翠鳥,聽到牠們的笑聲時,你一定會發笑。其實我們需要多笑,或者,笑聲真的可以救地球。

每一個人都希望能改善人際關係,也許我們要向針鼴和笑翠鳥學習:「少豎起毒刺,多製造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