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父母上下不討好 子女左右做人難

2013年3月 

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深深地烙在每個華人的心裡。無論你號稱多麼西化,多麼開明,都不能擺脫文化傳統對你的影響。面對自己的子女竟然唯我獨尊,獨來獨往,不懂得尊老愛幼,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不聽從長輩的教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有時被氣得七孔生煙,恨不得給予一頓狂毆;但又發覺在異國他鄉,竟然不能用自己的方式管教自己的子女,否則輕則被稱為「虎媽」、「虎爸」,重則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難道你沒看過《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這本書嗎?這本書在美國和中國都掀起了軒然大波。真可謂「虎說虎有理,猫說猫有理」。我們這些移民父母發覺,連這些在華人眼中看來最最基本的教條,都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嗚呼!辛苦一輩子豈不虛空一場!

社會開放‧思想封閉

做子女的也不好受。他們在家裡不得不聽從父母喋喋不休的說教,在學校受的則是西方民主教育,强調個性、創意、獨立。他們在家裡吃的是中餐,講的是中文,在學校吃的則是「鬼佬餐」,講的是西洋話。更要命的是,從小在家裡被灌輸的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到了社會上都行不通。如果真正嚴格按照父母之命為人,豈不成了怪人乎?如何交友、升學、擇偶、就業……這些本來很自然的事,竟然都成了問題!因此他們實在不明白,為何父母硬將自己的觀念强加於自己的頭上?

問題的焦點在哪裡呢?原來很多時候,為人父母的好不容易來到一個開放的社會,卻沒有開放的心態。我們只懂得自己所受的教育方式,只知道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和規矩,只關注子女能否為自己光宗耀祖、出人頭地,將來腰纏萬貫。人們以為這才是成功,才沒有白吃苦,才對得起子女。所以我們看見有數不清的華人,把子女送進補習學校、鋼琴學校、繪畫學校、舞蹈學校,巴不得自己的子女是全能的超人,勝過所有其他的人。但若每個家長都這樣期望,那麼誰才能成為勝者呢?中國現在有一句話,叫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豈不知這本是一條廣告語,是商家的伎倆,卻被眾多父母奉為至寶,看作座右銘。試問,孩子的起跑線在哪兒?在出生時嗎?在小學嗎?在中學嗎?而孩子的終點又是什麼呢?這本來就不合邏輯,似是而非。

兩代環境‧天淵之別

我們再來看看子女的問題。這些孩子從小生活在西方民主、富裕的社會環境中,他們不能理解什麼叫勤儉,無法想像父母曾經歷過的,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苦。我家孩子小時候曾問我,人怎麼會沒有飯吃呢?他們為什麼不可以吃麵包呢?我們談起文革時的事,孩子們聽起來好像天方夜譚。他們不懂為什麼父母對他們嚴格有加,也不懂什麼叫「爭氣」、「出頭」。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比較,為什麼不可以走自己的路?他們幾乎無法懂得父母的一片苦心。

中西兩代人的衝突,始終是父母和子女共同面對的一個嚴峻挑戰。恐怕至今為止,還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獨特的傑作,所以,還是讓我們看看上帝如何看待父母與子女的問題吧。

既嚴又慈‧平衡教導

翻開聖經裡稱為希伯來智慧之書的《箴言》,你會發現有許多處都是關於教育下一代的(例如:十三章24節、十九章18節、廿二章6節、廿九章15、17節等等),歸納起來,就是孩子是必須管教的,否則做父母的就可能自取羞辱,同時也害了子女。當代西方社會,主張對孩子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顯然是嚴重違背了聖經的原則,因此造成眾所周知的兩代人之間的冷漠,常發生孤獨老人倒斃家中無人知的慘劇。這絕對不是我們應該仿效的。

但我們也看到,使徒保羅在聖經的《以弗所書》六章4節指出:「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從中我們看到,聖經在對子女的教導上是平衡的,既嚴又慈,真是我們做父母的準則。在現代社會裡,我們能不能適當地對孩子實施體罰?始終爭論不休。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孩子都不同,不能千篇一律。然而,根本的目的是使子女明白是非,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身作則、相互理解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

現身說法‧大功告成

我家孩子從小沒有被體罰過,而是像朋友般平等相處,但我們讓他從小知道什麼是父母的底線,什麼是原則。比如說每週必須去教會崇拜,不准挑戰父母在家裡的權威,不准說謊等等都是不容置疑的,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同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則非常寬鬆,從不强逼他讀書、學藝,順其自然。現在他已經是教會青年的帶領人之一,更是樂隊的鼓手;他的事奉沒有影響學業,高考時分數達99.8分,大學畢業時獲得一等榮譽學位。許多朋友問我們如何教育孩子?我們很坦誠地告訴他們,我們並沒有作什麼特別的事,也沒有什麼靈丹妙藥,唯一做得最正確的,就是從小將他帶去教會,讓孩子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裡成長,並祈求神親自看顧、帶領和培養他。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鼓勵他學習主流社會的文化,同時也不忘記華人自己的傳統,盡可能减低他的文化衝突壓力,而我們自己也設法理解當代青年人的想法,避免將自己的意願强加給下一代。

父母與子女的代溝不可能完全消除,更何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我們承認這個事實,是解决問題的第一步。孩子的路讓他們自己走,因為他們不是我們的私人財產,而是上帝所賜的產業,是社會的財富,我們只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和委託,盡父母的責任培養下一代,而真正明白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這需要我們放下狹隘的家族觀念,著眼於神的大家庭和整個世界。

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移民子女的成長,不是令父母痛苦不堪的經歷,而是一段與神同行、與子女一同成熟的難忘及愉快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