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集: 愛的教育

2013年3月 

文/美光

愛是教育的根本。美國第16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在他童年期就受到愛的教育。當他的母親臨終之時,手按其頭上,囑以愛人。林肯一生以母親的囑咐為自勉,不計人惡,寬恕仇人。當有人問他為什麼不把仇敵消滅時,他回答說:「我喜待仇人,化敵為友,不是就沒有仇敵了嗎?」林肯常說:「我絕不作喪天害理之事,絕不用卑劣奸惡手段。凡立志成大事立大業者,決不可有意氣之爭,決不可稍存私憤,決不可與人私相爭鬥,釀成仇恨的惡果。」

林肯之所以能這樣處世為政,乃是因為他所信的耶穌是一位愛的神。聖經說:「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4-8節) 愛是從忍耐來開頭的,且是恆久的,中間所有的功課都要用忍耐來學習。神愛我們,給我們享受祂的愛。同時,神也要我們學習運用這個愛,讓這個愛管理我們,要我們實際地學習過愛的生活。

愛支起心靈的帆

有一個故事說到,25年前有一位研究社會學的大學教授,要他的學生到巴爾的摩貧民窟,調查200名男孩的成長背景和生活環境,並對這些孩子未來的發展做一個評估。調查的結論一致是「他們毫無出頭的機會」。25年後,另一位教授發現了這份研究,於是要他的學生去做後續調查,當年的那些男孩現在境況如何。調查顯示,除了搬離或過世的20名男孩外,其餘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許多人成為了律師、醫生和商人。這位教授拜訪了曾受評估的年輕人,問他們同一個問題,「你今日會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麼?」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因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教授又拜訪了那位年邁的老師,問她用什麼方法,使這些在貧民窟中長大的孩子出人頭地。這位老師微笑著回答:「其實也沒什麼,我很愛這些孩子。」

愛,居然產生了神奇的力量,讓處境貧苦的孩子們闖過逆境,成就一番事業。可見,愛,在教育中起著何等強大的作用。

讓孩子心中擁有愛

今天,青少年中的一些問題,大多由於缺乏愛、缺乏關心、缺乏真誠和熱情的引導。有人說,問題家庭容易產生問題少年。那麼同樣地,缺乏愛的教育也易造成孩子心理、道德、學業等等方面的問題。無論是學校的老師、家長,還是社會大眾,在對青少年的教育中要更多地給予愛。傷人自尊的言行、粗暴的教育方式、不和諧的環境和生活氛圍,都容易使孩子們產生情緒波動,甚至心理創傷。不少孩子出現身心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常是因為和家長、老師缺少溝通,心中存在的問題無人指導與關心所致。很多情況下,老師和家長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他們身心的成長。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的確需要好的知識教育和能力的培養,但更重要的是對他們的愛和關心,關鍵是要在教育中融入愛,讓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人們的愛,並懂得去愛。
接受愛的教育使人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裡溶解。

有人說,《聖經》是一本愛的書。主耶穌為愛世上的人,擔當了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那捨命流血救人的愛,是愛的教育楷模,因著他的愛,成千上萬的人被他的愛所征服,歸向了耶穌。願你也用愛來回報,真誠地歸信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