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人生: 我們何以存活?

2013年4月 

文/星塵

弗朗西斯˙薛華博士(Francis August Schaeffer,1912-1984)是美國福音派的神學家,長老會的牧師,也是西方卓越的思想家和哲學家。薛華博士1912年生於美國費城,在美國接受教育,1954年與夫人在瑞士合作開設了著名的「避難所團契」,專為尋求真理的人士解答問題。他的著作頗豐,在哲學界和神學界都享有盛名,有知識分子宣教士之稱。

回顧歷史 鑑古知今

聖經說:「人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怎樣」(《箴言》二十三章7節)住在人腦子裡的,才是真正的行動者。作者認為世界觀雖然人人不同,但基本觀念不外乎數種,我們若回顧歷史的發展,便可盡窺全貌了。要了解我們在今日世界所處的形勢,例如我們在思想活動、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情況,就必須沿著歷史上的3條線去追溯:哲學、科學和宗教。作者自稱本書不是一部完整的西方文化編年史,而只是對歷史上最關鍵的時代,以及形成這些歷史時代的思潮作分析;由於過去的思潮決定了今天的文化形態,他希望這本書能夠對當今時代的主要特徵,提供一點意見,並試圖解決20世紀末、21世紀初可能出現的無數難題。

這部著作建基於薛華博士40年對西方思想文化的潛心研究,他深入神學、哲學、歷史、社會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帶領讀者走上了2,000多年來西方思想文化的興衰歷程。他從分析古羅馬的敗亡談起,到中古世紀各方面複雜的處境,教會繼續偏離早期基督教的教訓,但也是文化、思想、敬虔生活覺醒的時期。不久之後歐洲的思想即分裂為兩個主流: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本主義,和以聖經為基礎的改教運動,然後是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一路下來,直講到如今支離破碎的後現代文化,以及社會墮落和深層危機。薛華博士揭示了整個歷史進程背後,人本主義思想與以聖經為基礎的神本主義思想,給世界帶來的完全不同的後果。

先知之聲 籲人回轉

作者認為西方文化已經失去了對歷史根源的深刻洞見和未來的方向,悲觀和割裂的風氣正氾濫當代,毒品、暴力、混亂充斥著我們的社會,這都根源於人本主義對人性的張揚,以致最終導致人性、道德、價值和意義的死亡。面對如此景況,「我們何以存活呢(how should we then live)?」作者以先知之聲,提醒我們只有當文化建基於一個比自己更強大的基礎上時,才能在各種壓力下站立得穩。而只有基督教中那位自我啓示、無限的、有位格的上帝,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性。這位神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這樣,基督徒不但懂得人類無法找到的宇宙和人類的知識,而且有了普遍而絕對的價值觀,可以作為生活以及判斷他們身處的社會和政治環境的準則。同時,因為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只有在基督教的觀念中,人們才可以找到個人獨特的尊嚴和價值的根據。這就是他寫作本書的目的,是盼望這世代的人能從罪中回轉過來,最大的罪是人身為被造者,竟以創造者自居,盼望這世代能離開滅亡的道路,得以存活。

這不是寫給專業人士的書,而是寫給平信徒、甚至是普羅大眾的一本書,對於我們這些平信徒來說,他提醒我們要認清我們所處時代的危機。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26節說:「所以,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作為神的兒女,我們不但要有使命感,還要有危機感和方向感,運用神所賜給我們的百般智慧,在這個世代為神贏得更多的靈魂。而對那些真心願意尋求真理的人來說,這本書也能夠成為他們漫漫人生曠野中一盞指路的明燈。

「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使徒行傳》四章12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