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園: 莫道桑榆晚

2013年4月 

文/馮智公

離開校園,第一份工是任職於某大英資銀行,印像最深的是一位年長的同事,與他拍檔了年餘後,年屆55歲的他便要强制性退休。約一年後,偶然在街上碰到,心裡嚇了一跳,只見他變得既老且胖,樣子十分頹喪。詢問他退休生活如何?他的答話至今難忘,他說:「我天天百無聊賴,只好整日睡覺。」部門內另有一位平素沉靜內向的老同事,退休幾年後,傳出他因與兒媳相處發生了問題,無法解決,竟然在家中自盡。這兩位長者的遭遇,令人惋惜!

開啟人生新一頁

提起退休,會予人「日暮西山」之感;其實,它只不過是人生路上的一個里程碑,尚有輝煌的一頁正等著開啓。退休無疑會帶給當事人一些要求,首先是個人生活需要重新調整與適應。上述那位以睡眠打發時間的舊同事,習慣了多年「朝九晚五」的生活,退休後卻變成「無政府狀態」,日上三竿仍在賴床,生活缺乏節制,便使人頹廢。其實,他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來面對新挑戰,古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精神是何等豪邁!《聖經》裡,使徒保羅也說:「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朽壞,但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更是鼔勵人要活得積極、有意義!

實現興趣和愛好

老有所樂和所學,能使生活增添情趣。退休後的空閒,正好用來享受個人的興趣和愛好;而且也要與時並進,否則活在這個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會感到自己被社會拋離,便自覺落伍了。曾在悉尼的巴士站,遇到一個在以前機構作清潔女工的意裔同事,原來她不曉得使用電腦來轉賬,所以每次都要乘坐公共車輛前往銀行,排隊交賬單,真箇費時失事。

群體生活益身心

老有所群,對健康生活也很重要。孤獨的人,乏人傾訴,情緒易走極端。上述那位最終走上自尋短見、不歸路的同事,退休後整天賦閒在家,自然容易與家人產生磨擦;加上性格內向,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煩惱愁苦鬱結在心,終於作出傻事。

施比受更為有福

隨着社會人口老化,退休群體日益擴大,可幸新的一代似乎已經覺醒,認同耶穌所說「施比受更為有福」的話,他們透過不同的渠道,樂意獻出一己之力,退休後當義工,悉心幫助他人。最近筆者參加「華人社區成人教育中心」在伊士活區開設的興趣班,看見負責教學的導師們待人接物,和靄可親,而這一群義工,都是退休人士,不論是教太極、國語、電腦、攝影或是歌唱技巧班,那份教學的熱誠和盡責的態度令人感動,由此領悟到原來退休生活可以如此精彩。

在所認識的教會朋友中,有些是專業人士,其中有人退休後專心致志研讀聖經,誠心在真道上追求長進,甚至奉獻自己作傳道,致力向同胞廣傳基督救人的福音。這些潤己澤人的熱心人士,猶如落日的晚霞,又彷似日暮天空上的雲彩,美化了世界,也揭開了絢麗多姿的人生新一頁。唐代劉禹錫所吟詠的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應是對他們最貼切的描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