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集: 知足常樂

2013年5月 

文/美光

知足意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指生活、願望等)。心理分析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慾望達到滿足,他一切的問題就都解決了;他也就成為一個正常的人。可惜,我們都知道,人的慾望是從來沒法滿足的。

老子的處世哲學    

知足常樂,一般認為出自《老子》的「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即無辱有榮,無禍有福,豈能不樂?由此演化出知足常樂。真正作為成語,則出自清代詞人況周頤的《蕙風詞話》「委心任重,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願乎其外」。物質的慾望是無窮盡的,有了車子以後,還想擁有一棟房子,這樣無止境地追求下去,心中的「慾望」就愈來愈多,慾望一多,煩惱就多。

不如凡事謝恩  

有人說「知足常樂」,不如「凡事謝恩」(《貼撒羅尼迦前書》五章18節)更徹底。一個感恩的人,必有一顆知足的心,一個快樂的靈。一個感恩的人,必是一個對自己清醒、對別人寬厚、對上帝敬虔的人。如果有人問:在眾多美德中,哪一種美德對人生最有助益?我們可以說:感恩。我們不懂得知足常樂,總是要得太多;貪心,是一切罪惡的根源。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聖經》說: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財富再多,也不會給人帶來真正的保障和喜樂。 

克里姆林宮的清潔工

一位在克里姆林宮負責打掃的清潔工,每天的工作就是保證克里姆林宮的衛生。當有人問及他對自己與總統的工作有什麼看法時,他微微一笑說:「我和葉利欽的工作一樣重要,他管理的是俄羅斯事務,而我管理的是克里姆林宮事務。」他不認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是認為做好自己的工作,那才重要。他敬業樂業,更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相信他活得比總統還要快樂!

《 聖經》中論到「知足」是指:「所需要的東西已經足夠了。」「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六章8節);「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摩太前書》六章6節)如果相信所需要的一切,都是神(上帝)所賜的,我會內心滿有知足,在這世上還貪圖什麽利益呢?我們空手來到這世上,我們來的時候,連一件衣服都沒有;現在我們任何人所擁有的,都超過一件衣服。我們到世上來的時候,不會說話、不會做事,現在我們已經會說話、會做事、會走路……甚至還有很多別的才幹。我們現在比來的時候,已經多了好多。

保羅的榜樣   

《聖經》中的使徒保羅,闡述自己無論在什麽景況,都可以知足。不論是貧賤、豐富、飽足、饑餓、有餘、缺乏,對他都毫無影響。他的知足來自從神而來的力量。他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人的一生,有太多想不完、忙不完的事。你的生活,有你的態度;我的人生,有我的精彩。我們其實不必追求太多,只要有愛、健康、快樂、家庭幸福、信仰真神、有平安喜樂就好了。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