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遊蹤: Dawes Point——道威斯角懷古

2013年6月 

文/鄺銘康

每逢週末,住在悉尼的不少朋友,都喜歡往環型碼頭 (Circular Quay) 一遊。從外地到訪悉尼的人士,也必定會遊覽環型碼頭,未到那裡,就等於去北京而不到訪故宮。從環型碼頭向北望,右邊是賓利朗角(Bennelong Point),上面建有世界聞名的悉尼歌劇院;左邊則是道威斯角(Dawes Point),悉尼大橋的根基就在其上。 

誰是Dawes? 

歷史顯示賓利朗(Bennelong)是最早一個嘗試融入西方文化的原住民。但道威斯(Dawes)又是誰呢?

道威斯的全名為William Dawes (威廉‧道威斯) 。他生於1762年,在英國的朴茨茅斯出世,同年接受嬰兒洗禮。他接受過水兵的訓練,當英國差遣第一批囚犯前往植物學灣(Botany Bay)時,他被委派為第二中尉。他乘坐西勞斯(Sirius)號,於1788年一月在現今的悉尼登岸。完成了運送囚犯的任務後,他沒有立刻回到英國,卻自動請纓,留下來從事地理和天文的研究。 

道威斯在現今的道威斯角,建立了一座小型的天文台,好在夜間觀察晚星,一一記錄它們的運行。因他是獨居,所住的地方亦遠離當時白人所住的營房,故此,比其他人更有機會接觸到原住民,而且得到他們的信任。

學習土語 

後來,他認識了一位來自旭那(Eora)族的原住民女子,她名叫帕伊嘉蓮(Patyegarang)。從她身上,他開始學習旭那一族的土語。因兩人都不認識對方的語言,所以他在學習上有一定的難處。幸而道威斯是一個相當有學識的人,再加上他對帕伊嘉蓮的關心,於是他在學習土語上漸有進度。他將所學到的一些旭那部族的字,每一個發音和意思,都記錄在他的一本筆記簿內。這本筆記簿一直沒有出版,直到1972年才被留意和研究,公諸於世。 

道威斯的筆記簿並沒有被重視,或許是因為他所持的個人信念,於當時的主流文化很不同。他篤信基督,所以堅持人道主義,深信每一個民族都有其貢獻和特色。因此,他亦願意融入原住民的生活中,去深入了解他們的文化和語言;他所作的,與當時殖民主義所提倡的,截然不同。

有一次,在1790年的12月,一個名為詹士‧麥臣泰(James Macintyre)的獵場看守人,被原住民的矛槍所殺害。當時的總督亞瑟‧菲臘(Arthur Philip)決定追查事件,找幾個旭那族的人,然後當眾將他們處死。道威斯卻不認同這做法,拒絕參與,於是被總督斥責。後來他未能留在澳洲,繼續從事天文和文化的研究,而在次年的12月即被調返英國。 

堅持信念 

1792年,道威斯被英國委任為西非塞拉利昂(Sierra Leone) 的總督。任期內,他沒有支持當時流行的奴隸貿易,再一次反映他堅持人道主義的信念。於十九世紀初,當英國政治家威廉‧維伯霍斯(William Wilberforce)提倡反奴隸政策時,他更主動與他結盟,大力支持。道威斯的足印留在澳洲和非洲。他一生默默耕耘,於1836年離開世界。

道威斯角公園 

道威斯角距離悉尼市中心不遠。讀者大可選擇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乘火車前往道威斯角公園。這個小小的公園座落在斜斜的草坡上,在那裡,可觀賞到悉尼海灣的景色。如舉頭向上望,更會看到一群群的遊客,攀登悉尼大橋的歷程。如稍為留意,更會發現其中一座橋躉的石壁上,掛了一個銅板,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 「這碑匾西邊90呎,是澳州第一個氣象臺,是在道威斯中尉的督導下,於1788建立的。(90 feet West of this Tablet:The first Observatory of Australia was erected under the direction of Lieutenant Dawes─ 1788)」。 

筆者寫這篇文章時,美國波士頓市停頓了20小時,為要擒獲一曾放炸彈的青年。世界經常不能安居,人與人之間處處是仇恨。但我們若能夠像道威斯一樣,願意去了解,去欣賞別人的文化,並願意以和為貴,那將會是何等美麗的局面。 

道威斯並沒有留下什麼名言,卻曾在他的筆記簿中,寫下一土語 ——Gatu Piryala,意思是:「我們正在彼此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