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 基督「千面人」

2013年7月 

文/鄧雪儀

某大公司招聘「顧客服務部」總管,人事部陳經理進行了一連串的面試,發覺大部分的應徵者,只強調行政上的學習和管理經驗,疏忽了人與人之間的實際溝通技巧,而「顧客服務部」對公司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部門,缺乏適當的人去管理,整間公司都會面臨嚴重危機。

九人推薦 引起注意

就在這個時候,陳經理收到一份很「有趣」的申請信。申請人「小林」的學歷及工作經驗,只是一般程度,比起一些其他的申請者,還要遜色一籌。不過,申請人在推薦人的部分,卻填上了九位之多,而且每一位推薦人,都是來自不同階層和背景的。陳經理感覺奇怪之餘,決定從這些推薦人開始,嘗試去了解小林,看看是否適合公司「顧客服務部」主管的職位。

陳經理第一個接觸的推薦人,是一間跨國公司推廣部的高級經理。陳經理好不容易才找到他,在電話上問及小林這個人,滿以為這位忙碌的經理,未必一定即時記起他。誰知道高級經理,聽完陳經理的詢問後,即時對小林讚不絕口。小林原來工作的公司,與這間跨國公司有一些生意上的合作,但去年在合作上產生了一些問題,引起彼此間嚴重的爭執,甚至有訴訟的可能性。

後來,對方公司派小林來,負責諮詢及尋求和解的方法。坦白說,問題的發生,錯不在任何一方,只是在過程中產生了一些誤會。但小林處事的作風,卻不是堅持自己的想法,而每每從對方的出發點,作出諒解和適當的處理。在整個事件中,這位高級經理是跨國公司的代表,他深深被小林那種「恆久忍耐」和「不求自己益處」 的精神感動,亦嘗試去體恤對方公司的難處。最後大家不單破除成見,更進一步在生意上合作。

仁慈關愛 永不妒忌

第二個推薦人,和之前的高級經理,可算是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那是一位住在小林家附近的老婆婆,老人家雖然身體還算健壯,但自從丈夫年前去世,自己又沒有兒女,除了一些親人會偶爾前來探望,日子也實在過得空虛寂寞。小林在教會中認識了老婆婆,明白她的處境後,便不時探望她,也邀請她到自己家中作客,還常說自己早年喪母,老婆婆就好像是自己母親一般。在老婆婆的眼中,小林是世界上最「仁慈」 的一個人。

其中三位推薦人,是與小林曾經或現在共事的同事。一位與他同級的同事,提到小林便不住稱讚,原因他們在工作上,很多時候會成為其他人作互相比較的對象。小林的人際關係很好,對小客戶服務周到。這位同事,卻是專注於幾個大客戶的服務,以金額計算,他替公司得到的收入進帳,可能比小林高。但小林從來「不嫉妒」 這位同事,反而對他的成功推崇備至,並在公司的運作上,彼此成為最佳配搭。另外兩位推薦人,一位是小林以前的上司,另一位是他現在的下屬。他們都稱讚小林為人謙卑,「不自誇」也不自高自大。

化敵為友 熱心助人

接著,陳經理嘗試接觸第六位推薦人,電話傳來的是一位粗豪男士的聲音:「小林?我認識!他原本是我的敵人,但現在是我的朋友!為什麽是我的敵人?因為我以為他搶了我的生意!那一次我罵得很凶,也是我知道他不會和我對罵,人家都說他『不輕易發怒』。後來,我才知道我錯怪了他,便向他道歉,是自己做錯了事,就是給他罵一頓也是應該的。誰知道他卻只是拍拍我的肩頭,還說他明白我是無心的。這樣一個『不計算別人過犯』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第七位推薦人,是一位在基督教社區中心工作的社工。她說在社區中心,經常會接觸到一些社會上不公平的事情,受害人前來尋求幫助的個案。有次一對年長的夫婦,遠從國內來到澳洲,為患上絕症的女兒照顧兒子。後來女兒逝世,女婿馬上另娶妻子,並要取回兒子撫養權。兩個老人家不單要面臨被遣返國內的危機,更加重要的是他們回國後,便永遠不能再見到孫兒了。因而希望循法律途徑,要求留在澳洲看顧孫兒。

為證明他們有經濟能力,負擔自己及孫兒的生活開支,他們需要人將他們在國內的資產契據,從中文翻譯成為英文,作呈堂證供;但又為了盡量節省費用,留待將來照顧孫兒所用,便到社區中心求助。社工從朋友處得知小林熱心助人,也有文字上的恩賜,就主動求助。小林雖然生活忙碌,但向來「不為不義而喜樂、只為真理而歡喜」,對於老夫婦的請求,自然是義不容辭。後來,相隔一年,老人家成功取得孫兒的撫養權。

父母雙亡 朋友撫養

小林的成長不容易,在他10歲的時候,父母雙雙在交通意外中逝世,從此在父母親的朋友──一對基督徒夫婦的照顧下成長。這對監管人的太太,亦是小林的第八位推薦人。她告訴陳經理,當初丈夫曾經猶豫,是否承擔這麽大的責任,雖然他們夫妻兩人並無兒女,但素知自己向來嚴謹;對待自己的兒女,苛刻一點沒有問題,但對待別人的子女,縱然自己出發點是為對方著想,也可能會招來非議。後來經太太多番苦勸,這位先生才勉為其難,收養小林。

可幸小林從小跟隨父母,在基督教的環境裡長大,兩位監管人亦是愛主的信徒,小林在這樣的培養中成長,從來「不做不合體統的事」,對兩位監護人的說話、教導至為尊重,監護人先生起初的疑慮,早已消除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是小林的第九位推薦人——教會牧師對小林的評語。牧師形容小林是基督「千面人」,因為他懂得《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至7節那段「愛的箴言」,向不同的人,發揮不同的表達方式,但總結卻是連於四方面的操守:「對人過錯凡事包容、對福音真理完全相信、對基督救贖心存喜樂盼望、對困難阻撓常存忍耐」。

陳經理約見小林,開頭便說:「你願意出任我們公司『顧客服務部』的主管,並教導我們那喜樂長存的基督真道嗎?」

附註 《聖經‧新漢語譯本‧哥林多前書》十三章4-7節:

「愛是恆久忍耐;愛是仁慈,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自高自大,不做不合體統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別人的過犯,不為不義而喜樂,只為真理而歡喜;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