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聽聽父親的心聲

2013年9月 

文/柳岸

8月18日,西雪梨華人基督教會男士團契舉辦了一場「父親的心聲」座談會,邀請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父親、或有特殊生活境遇的父親,分享他們所面對的挑戰、個人的生命體驗和心路歷程。以下為部分座談內容摘錄:

子女有特殊需要的父親

柯先生的兒子自小喜歡運動,15歲曾出國參賽,回來後發現有視力減退、全身乏力的症狀。柯先生夫婦倆為兒子四出求醫,病況卻每況愈下,至20歲時,雙眼完全失明。兒子不堪受此打擊,一度服食安眠藥自殺,昏迷了三天三夜。

柯先生坦言,那是他一生中最難過的時候。兒子度過了危險期,又經過心理治療,接受了失明的事實;憑著頑強的意志,重返校園,完成學士課程,又攻下碩士學位。在兒子重整生命、發奮求學的過程中,柯先生結束生意,全時間陪同兒子。他自稱這是「執子之手,與子同行」。

兒子讀大學選的學科是經濟,為了協助兒子,他與兒子一起讀。現代科技的發展,使盲人讀寫得到很大方便。但是遇到經濟指數的圖表,柯先生就得扶著兒子的手,順著指數的上上下下,使兒子知道其中的起落。同時期,兒子還學習空手道,柯先生也作兒子的「陪練」。

柯先生欣慰地表示:上帝賜恩給兒子,給他美滿的婚姻;在工作上,他以項目經理之身,為公司做出很好的項目分類。雖然眼睛失明,但他上下班能夠自己走去火車站。從讀大學時他就堅持自己走路,自己坐火車;現在他和正常人一樣地生活。

曾經喪子的父親

黃先生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掌擊,一時暈倒,頭部撞到桌角,引致大動脈出血,經搶救無效,痛失生命。

在小兒子的喪禮上,牧師的信息提到,耶穌被釘十架時,尚且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這種饒恕的大愛,使黃先生深受感動!

安息禮拜後,他看見那位令自己的兒子意外死亡的同學站在遠處(筆者按:因內心愧疚,不敢出席安息禮),想起牧師的信息,黃先生的內心有一個衝動,要跑過去擁抱一下那孩子,告訴他:我已經原諒你!

事情過去20年了,提起失去的愛子,黃先生仍會潸然淚下。但他表示:靠著神(上帝)的愛,今天他可以成為喜樂的父親和祖父。

(有關黃先生的更多見證,請閱讀本期專題文章:《痛失愛子淒涼日‧天父撫慰慈父心》)

子女年幼或在學的父親

一位年輕的父親,他有一個兩歲大的兒子,分享他初為人父的喜悅,也提到將來要讓兒子認識神,所以現在他自己就要勤讀《聖經》,多認識神,期望兒子長大後,自己可以作兒子的榜樣。

另一位父親,坦誠分享了移民來澳後的徬徨與失落。他們一家三口,三、四年前回澳洲定居,女兒今年10歲,就讀四年級。

「現在女兒看的電視節目,我看不懂。」這是在非英語背景的移民家庭中常見的現象。孩子在澳洲上了幾年學,英語變成日常用語。父母在中國受教育,說慣了中文,於是兩代人有了語言障礙。

「一次在接送女兒的時候,途中一個多小時,沒有說上一句話。」這位父親說。

一代父親的難處,只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理解。

有子女離巢的父親

鄭先生有三個兒女,大的是兒子,老二、老三是女兒。兒子讀完大學,前年結了婚,就另覓居所,不再與父母同住了。

作父母的,養育兒女成年,一結婚就離開身邊;對此,鄭先生認為,心理上一時適應不來。

但兒女離巢,是每個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兒女遲早要有自己的家庭,縱然不捨得,也該適時放手。

已作祖父的父親

邱先生是個慈祥的長輩,從不責備兒子。若是兒子作錯了,他會鼓勵兒子下次改進。他說要把兒子當朋友看待,朋友要諒解和接納,所以他們父子相處得很好。兒子讀大學,要選什麼專業,也會先和他商量,現在兒子也做了父親,在香港工作。邱先生常常飛去香港看兒孫,每次拍下照片,就拿來給我們看。他已年過八旬,但聲音洪亮,身子硬朗,步履安穩,並在詩班事奉。和他聊天,他一定向你述說上帝的恩典。

結語

當我們聆聽這些「父親的心聲」,使我們對父親的角色、責任、所受的衝擊、各樣的難處,以及無條件的愛,有了深一層的了解。當然,也分享了身為人父的大喜樂;而更重要的,是從地上的父親身上,看見天上父親的慈愛!祂將兒女賜給我們,使我們能夠將祂的慈愛,世代相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