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迴響: 中秋聯想

2013年9月 

文/沈俊

「一年容易又中秋」,我思念遠在中國的親人,更為他們祈禱。幸運的是,中國曾有位常常仰望星空的總理,總是在第一時間出現在天災人禍的搶救現場。不幸的是,某年的最佳攝影獎,卻是反映一個「先拿錢來才救落水人」的人倫慘劇。而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對小小貓狗的惡作劇和暴力,卻會遭到全社會的強烈譴責。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擔憂正義、良知,是否真是式微得不堪了。康德的名句「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跨越種族、國度和信仰,曾經激勵多少仁人義士,為人類的福祉奮鬥終身。然而報導人性淪喪的新聞接踵而來,令人不得不懷疑是否「此事古難全」?

古語云:「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是謂大丈夫。中國其實從來不缺君子和大丈夫,明君賢臣也不少,卻陷入周而復始的沉淪和復興的循環。在中秋節來歷的幾種說法,有美麗的傳說表達對上天的敬畏,也有農民起義、改朝換代的歷史傳奇。可是中秋文化,缺乏宗教意義;而基督教的節日,卻帶來「上帝愛世人」的偉大訊息。因為只有上帝,才是人類惟一的救主,他讓自己的兒子降世為人,用生命來救贖人類的罪惡,使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當儒釋道在歐洲列強的砲火中丟盔卸甲,馬克思主義乃至尼采的「超人」思想,在神州大地輪番受寵;如今當GDP超過日本,中國人卻發現精神世界是「虛空的虛空」,不得不強調要「反三俗」,少數所謂名流的興衰,成為社會善惡力量鬥爭的焦點。當我們品嚐越來越精美奢侈的月餅,「把酒問青天」,可曾想起最後的晚餐上,耶穌拿起的那餅和杯?如果我們不能理解基督那無條件的善和愛,世俗社會的種種失德和罪惡現象,還會不斷挑戰我們心中的正義和良知,我們的眼睛將一直被蒙蔽,永遠不能感受到愛因斯坦孜孜追求的──最幽杳的理性和最璀璨的美。縱有瓊樓玉宇,也將終日不寒而慄。

永生的生命如夏花絢爛,如秋葉靜美,我們需要信仰,需要真的信仰。我們要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使人們恢復對基督的信仰,按基督的教導去生活,從而獲得道德上的「新生」,因為愛能征服整個世界。在這團圓佳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起舞的清影終究脆弱,誰能給我剛強的心,去實踐那順服感恩的計劃,除祢(上帝)以外,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