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精華: 西方傻俠 唐吉訶德

2013年9月 

文/安瑩

「唐吉訶德離故鄉,游俠冒險到此方;從來名媛侍騎士,禮儀從來要周詳;公主屈駕秣坐騎,仕女侍奉在身旁。」

唐吉訶德把客店幻想為城堡,把窰姐兒幻想成公主貴婦,風度翩翩地說出以上的話,這是他第一次出遊的開始。《唐吉訶德(Don Quixote)》是流傳最廣的西方小說,根據聯合國的記錄,除了《聖經》之外,它是譯本最多的。這部詼諧滑稽,充滿諷刺意味的小說,可讓讀者從頭到尾捧腹大笑,真是消愁解悶的佳品。

《唐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Cervantes,1547─1616)的成名作,塞萬提斯是位平民出身的士兵,從來沒有進過大學,但卻博覽群書,有很好的文學修養。軍旅的生涯出生入死,1575年,他被海盜俘虜為奴5年之久,這些事蹟都透過幽默的手法,成為《唐吉訶德》的一部分。

優秀的文學創作,歷久不衰。《唐吉訶德》第一集,描述主角兩次出遊的情景,於1605年出版;第二集於1613年面世,內容說及主角第三次出遊,被公爵夫婦多番作弄的故事,讀來真是妙趣橫生!書中的主角唐吉訶德,本名阿隆索‧吉哈諾,是拉曼卻小鎮的鄉紳,一向過著平靜的日子:
「這位紳士快50歲了,骨架結實,身材瘦削,面貌清癯……一有空(其實他一年到頭總是閒著)就一頭鑽進騎士小說裡,愛不釋手、津津有味;如痴如狂、尋根究底,不惜變賣成片好地,去買騎士小說看。」

由於沉迷騎士小說,吉哈諾被虛構的世界包圍,在疑幻疑真下,突然覺得「為了報效國家、揚名四方;他必須當上游俠騎士,披堅執銳、跨馬闖蕩天下。」為了仿傚古代的騎士,他把名字改為唐吉訶德;又模擬了一位情人──杜爾西內亞,自此對「她」貞忠不二。他把風車當作巨人,把常人當作妖魔、壞蛋;一連串的天大笑話,就在他情迷心竅,三次出遊下發生。

作者很懂得製造笑料,如形容主僕倆久餓充饑:「兩人正在饑不擇食的節骨眼兒上,便把早飯、午飯、晚飯,外加午後茶點,拼做一頓大嚼起來。」唐吉訶德與侍從桑丘的對話,更令人拍案叫絕!桑丘是位農夫,因唐吉訶德答應他,若在勝利中取得島嶼,就封他為島上的總督。但經過幾次「鋤強扶弱」的鬥爭後,桑丘發覺:

「自咱們當上游俠騎士,我說什麼也沾不上光彩,打一開始,我們就沒打過勝仗,除了比斯開人那次,饒這麼著,您還丟了半邊耳朵,少了半片頭盔……」

書中指出人性是會改變的,憨頭憨腦的鄉巴佬桑丘,末後變得精明起來。故事的結局,是唐吉訶德在飽受挫折後,豁然通達,深知騎士小說之害,讓他在「瘋狂」之中,做了不少害人害己的事,他在覺悟中「感謝全能的上帝,給我如許的恩典,祂的大慈大悲無邊無際,連人世的罪孽也無法隔絕。」並在分配遺產後,安然逝世。

這400年來,很多人探討《唐吉訶德》深藏的意義,最明顯的,自然是勸人不要沉迷騎士小說;有些人則認為,這是對人性、社會、愛情、宗教的深度透視,但更合理的解釋,是作者諷刺西班牙人,沉醉於昔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光輝美夢,不再與時並進,令西班牙如強弩之末,一蹶不振。唐吉訶德最後的覺悟,應是他對國人的祝願與提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