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現實裡的詩與遠方

2021年3月‭ ‬

綿綿

還記得幾年前高曉松和許巍合作的那首《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嗎?有段時間,社會上開始流行辭職賣房,說走就走的生活。有多少人熱愛生活中的一地雞毛而不嚮往詩和遠方的田野呢?然而,每個人對詩與遠方都有自己的詮釋。

有人有勇氣與苟且的現實生活揮揮手,闖蕩天涯去體驗不同文化下人們的生存環境,漂流四海去欣賞或壯麗或秀美的自然美景。這些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而更多的人,依舊每天面對現實生活的苟且。這樣的人生,同樣需要勇氣。這樣的人生,也不乏詩和遠方的美麗動人。

20年前,我來到嚮往的遠方。努力完成學業的同時,打了幾份工,和先生有了一筆小存款。我想用它旅行,看看遠方之外的遠方,而他則想安家立業。最終我們用這筆錢付了訂金,給未來的家庭購置一個小產業。我們沒有多餘的錢去遠方,開始了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日子。

這20年,我們陸續有了三個孩子。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會帶來新的一筆開支。直到來澳18年後,我們才實現了第一次全家出國旅行。在澳洲疫情爆發之前,我們剛剛從第二次全家出國旅行中回來。接下來的生活,就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旅行確實讓人有從生活的瑣碎中抽離出來的舒暢感,家人們在一起旅行的過程中關係也親近了許多。

作家畢淑敏作心理諮詢師時曾經給一位抑鬱的女性開了一個處方,就是放下一切出去旅行。回來後,這位女性心情大為好轉。不過,她回來後仍然要面對生活各樣的挑戰。我相信,她會更加從容地應對這些挑戰。因為,世界那麼大那麼美,她一定還想再出去看看。而眼前的這些苟且,也不再那麼令人痛苦。她需要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從工作中獲取金錢。這樣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和經濟能力去體會詩與遠方的美好。

疫情期間,我們全家在一起,工作生活學習都在一起。當然也會有不開心和發生爭執的時候,但我們發現,好像旅行中能夠增加家人的親密感,隔離的生活也可以。孩子們在家裡搭起了帳篷,爸爸在後院裡種菜養花,我這個媽媽嘗試做一些沒有做過的美食。房間裡乾淨整潔,院子里花團錦簇,書房裡書香四溢,孩子們嘰嘰喳喳,這不就是最美的詩與遠方嗎?把日子過好了,你就是別人眼中的詩意人生。

脫離了現實的詩歌無法讓人產生共鳴,遙遠的遠方也一樣需要茶米油鹽的苟且生活。不必去嚮往別人的人生,我們自己走出來的都是獨特的且可以充滿意義的道路。路旁可以有花香鳥鳴,可能有荊棘刺猬,但是這條路卻通往光明。你可以在這條路上播下希望與盼望的種子,栽植信心與耐心之樹,最終結出老練與喜樂之花。

這條通往光明之路,就是永恆之路,就是藉著信靠基督耶穌而活出充滿意義的人生之路。因著這樣的信靠,生活的苟且也變得可愛,緊張與忙碌中滿有內心的篤定與平安,嘈雜與醜陋的世界你也可以勇敢堅強地面對。

詩與遠方,並不縹緲,也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