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美腳蹤: 約翰•本仁 和他的著作

2021年7月   

張仲騏

約翰•本仁(John Bunyan, 1628-1688)是一位有能力的傳道人、最知名的清教徒作家。歐文(John Owen)說他情願拿畢生的學識來換本仁觸及人心的能力。約翰・本仁於1628年出生在英國的艾爾斯托(Elstow)。他的父親叫湯瑪士,母親叫瑪格麗特。湯瑪士是位銅匠或補鍋匠;雖窮,但不至一文不名。約翰本仁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早期叛逆,經常口出穢言。

突然醒悟

16歲時,本仁的母親和姊姊在一個月內雙雙過世。他父親一個月之後再婚。本仁後來加入克倫威爾(Cromwell)的新模範軍,但他仍然叛逆。英國內戰的時候,他因著一次大難不死的經驗,突然醒悟過來:「從軍的時候,有次我和一些人要去圍城。當我正準備出發的時候,隊上有個人說要代替我去。我答應了他,他也頂替了我的位置。當他出去圍城、正在站崗的時候,一顆子彈打進他的腦袋裡,他就這樣死了。」

意識己罪

1648年,本仁跟一位敬畏神的女子結婚,她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這位女子的嫁妝只有兩本書:亞瑟丹特的《凡人入天國之途(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以及魯易斯貝里的《敬虔的操練(The Practice of Piety)》。當本仁讀這兩本書的時候,他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罪。他加入教會、並停止了說粗口。他也試著守安息日。

幾個月之後,本仁結識幾位婦女,她們充滿喜樂的討論重生,談論基督,給了他很深的印象。他為他毫無喜樂的生命感到哀傷,他也意識到他是迷失的、他在基督之外。他寫到:「我表達不出我的靈魂當時為何會有這樣的渴望和破碎,我向基督哭求,請祂呼召我」。

1651年,那群敬虔的婦女把本仁介紹給她們在貝德福德的牧者:吉福德(John Gifford)。神使用吉福德引導本仁悔改認信。

靈魂重生

有一天,本仁走過一塊田場的時候,基督光照他的靈魂,使他重生。

1654年對本仁來說是震撼的一年。他和妻子以及四個不到六歲的孩子搬到了貝德福德。他的大女兒瑪麗從小就失明。那年,他成為吉福德牧師教會的會友,並且很快被指派為執事。他的見證在鎮裡被廣為流傳,好些人也因著他的見證悔改歸主。他所愛的吉福德牧師在那年年底過世。

第一本書

1655年,本仁開始在貝德福德的幾個堂會裡講道,他的聽眾有好幾百人。他在隔年出版第一本書:《福音真理釋義(Some Gospel Truths Opened)》,為保護信徒不被貴格會和喧騷派偏差的基督論誤導。兩年之後,本仁出版《地獄發出的嘆息(A Few Sighs from Hell)》,是《路加福音》十六章19-31節財主和拉撒路故事的解經。這本書譴責所謂「專業」的神職人員,和那些推崇世俗情慾的有錢人。這本書廣受好評,也讓本仁成為一位有口皆碑的清教徒作者。大約這個時候,他的妻子過世。

講道被捕

1660年,本仁在貝德福郡的農場講道的時候被捕,罪名是未經國王的許可而講道。當他被告知:若不講道就可獲釋的時候,他回答:「如果我今天被釋放,我明天就會去講道。」

他被關在監裡12年半(1660-1672),這段時間他大量寫作,並以織鞋帶賺取生活費。

本仁在被捕之前再婚,對象是一位敬虔的年輕女子名叫伊莉莎白。伊莉莎白曾多次請求釋放本仁,但法官卻拒絕她的請求。本仁被關在監裡,沒有正式的罪名,也沒有法律的宣判,只因為他拒絕停止傳講福音,並稱英格蘭國教為偽教會。

牢獄之苦

坐牢的年日是一段艱難的試煉。本仁在那時經歷到《天路歷程》裡的角色「基督徒」和「盡忠」在「絕望巨人」手裡所受的苦。絕望巨人把天路客扔在一個「極黑的地窖,環境惡劣,令人作嘔」。與妻子和兒女分離(特別是失明的瑪麗),讓本仁感到加倍的痛苦,他形容:「好像把我的肉和骨都分開了」。

著述多多

本仁坐牢的日子非常多產。在1660年代中期,本仁寫作的時候身旁只有《聖經》和福克斯的《殉道者名錄》。1663年,他寫下《基督徒行為(Christian Behaviour)》,《與聖靈一同禱告》(I will Pray with the Spirit)。1664年,他出版《有益的默想》(Profitable Meditations);1665出版《不可少的只有一件:聖城》(One Thing Needful, The Holy City和《死人復活》(Resurrection of the Dead)。1666年,他的牢獄之災過了一半,他寫下《給罪魁的豐盛恩典(Grace Abounding to the Chief of Sinners)》,在裡面他宣告:「全能神是我的幫助和盾牌。如果這虛弱的生命持續下去,我情願繼續受苦。即使我的眼皮長了苔蘚,我也不違背我的信仰和原則。」

限制講道的法令這時開始鬆緩,於是貝德福德的堂會在1672年一月份指派本仁擔任他們的牧者。但他卻一直到五月份才獲釋。本仁在查理斯二世的手下第一個遭難,卻是最後一個被釋放。

《天路歷程》出版

本仁獲釋之後只享受了幾年自由身,就又因講道而入獄。這次,他寫了《給無知者的教導(Instruction for the Ignorant)》,《因恩典得救(Saved by Grace)》,《窄門(The Strait Gate)》,和《給坐在黑暗裡的人的光(Light for Them that Sit in Darkness)》,他也在這個時候寫下著名的《天路歷程(Pilgrim’s Progress)》的第一部。《天路歷程》出版之後,十年之內賣出十萬本,至今已重印1,500個版本,被翻譯成200多種語言。在本仁有生之年,《天路歷程》被翻譯成荷蘭文、法文和威爾斯語。有些學者認為除了《聖經》和湯瑪士肯培的《效法基督》之外,《天路歷程》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一本書。

牧會和寫作

最後,是約翰歐文向林肯郡的主教巴洛請求,而巴洛也運用他的影響力,才讓本仁在1667年6月21日獲釋。本仁在晚年繼續牧會和寫作。1678年,他出版《來歡迎耶穌基督(Come and Welcome Jesus Christ)》。這本書在他有生之年再版六次。1680年,他寫《惡人先生的生與死(The Life and Death of Mr. Badman)》。兩年之後,他出版《靈魂的偉大(The Greatness of the Soul)》和《聖戰(The Holy War)》。1885年,他出版《天路歷程》的第二部分,是關於基督女徒的朝聖之路。同年也出版了《警醒防罪(A Caution to Stir up to Watch Against Sin)》和《安息日的本質和永存性之疑問(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and the Perpetuity of the Seventh-Day Sabbath)》。

在本仁生命的最後三年裡,他又寫了十本書,當中最出名的有《法利賽人與稅吏》、《耶穌基督的中保之功》、《生命之泉》、《所羅門聖殿的靈意》和《蒙悅納的祭》。

欣然離世

1688年,本仁因寒天行路得熱病而死。臨死之時,他對身旁的人說:「不要為我哭,要為你們自己哭。我要去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那裡。我雖然是個罪人,但無疑的,祂會因著祂有福的兒子的中保而接納我。我盼望不久的將來我們還要再見,一起唱新歌,一起在永恆裡長遠喜樂。」最後,他向天舉起雙手喊道:「接納我,我往你那裡去!」就斷氣了。他被葬在邦嶺場(Bunhill Fields),靠近古德溫(Thomas Goodwin)和歐文(John Owen)的墓。

(譯自Meet the Puritans, Beeke and Pederson, 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2012,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