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幸福的哲學思考

2022年8月    

張馨藟(Katharine Zhang)

人如果沒有經歷苦難,就不懂得珍惜祝福。

「幸福」,可定義為一種不被外在干擾所阻攔的持續性的滿足感。這並不代表沒有憂傷,而是對「實在感(Authenticity)」和情感的欣賞——也就是對於人性的欣賞。這種真實的欣賞會引至感恩的心境——無論遭遇好事或壞事、順境或逆境。人類有種特殊能力,能藉由可塑的思想思維來增加感恩和知足。人即使經歷逆境,這逆境也會讓他更加重視成功和知足。因此,若要能夠欣賞憂傷,就必須要明白憂傷是能創造更高層次的美善。人如果沒有經歷苦難,就不懂得珍惜祝福。因此苦難也可以成為一種祝福。我在這裡要探討一些原則,這些原則或許可以啟發人們對好事和壞事的欣賞,以致於能幫助我們增強一種持續的滿足感,且不被外在負面的影響所干擾。

幸福的定義

本文將幸福定義為「知足」,而非簡單短暫的「愉悅」。「知足」指的是持續性的快樂,而「愉悅」只是一種暫時性的歡愉狀態。我指的幸福是一種持續性的思維,是一個人在任何時間空間中得以擁有的一種透徹且真實的感恩之心。在討論過程裡,我將交替使用「知足」和「幸福」兩詞。

幸福本身非終點或目的

首先我想指出,幸福本身並不是終點或目的。幸福是一個持續性的學習過程,即使獲得之後也需恆常留心才能持守。幸福並不是一種自然狀態,人類的本能讓我們對周圍的環境危險有所警覺並作自我保護;幸福不是人類自然的本性,對幸福的感受須經常操練、掌握、啟發並完全地接納。其中,人必須懂得並接受「知足」這個概念,如此,他或她才能完全投入那維持知足感的操練。有鑑於此,我要來討論一些能降低焦慮和現今世界對我們干擾的一些重要原則。這些方法包括對自己生命的掌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是自己創造的敘述——人以自身能力在自己的生命中創造出感恩、美麗和真實美善的故事。而人若要掌握這個故事,就必須不被外來的障礙和苦難所征服。

主要原則

幸福思維的主要原則包括能夠獨處、培養良好人際關係、欣賞平凡、謙卑、善良、不斷進取、健康、接受苦難,以及維持幸福思維和促進知足的個人操練。

  1. 享受獨處
    獨處不是孤獨,而是作為一個個體感到滿足。這涉及到對自己的欣賞。
    人唯有在獨處的時候才能進行深入省思,思考當下目標與生命之間的關係。達到個人目標對人的知足來說至關重要。如果一個人的目標跟他現下的生活差距太大,他思考過後會承認必須改變一些事情。個人性的反思能讓人明白幸福需要有一個目標。如果目標和實際生活有偏差,人可以去反思。只有當這樣的反思發生的時候,人才會為幸福有所行動。
  2. 培養良好人際關係
    儘管獨處重要,人類畢竟是自然的社會動物。因此,參與真實和真誠的關係會激發我們的滿足感。我們必須培養健康的人際關係。為了培養一種關係,人類必須以同理心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其他人。同情另一個人就是在他們悲傷的時候理解和感受他們的悲傷,如果他們是快樂的,就去感受他們的快樂。這樣,人類可以在苦難的時候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向上的時候相互分享快樂。這使得每個人都有能力在他們的成長之旅中相互支持。在這裡,個人同時在良好和關懷的關係中相互培養,而這些關係反過來又實現了他們的個人幸福。
    彼此之間抱著同理心,就能明白他人的憂傷和喜樂,也因此能彼此相助。培養良好關係需要去理解他人。理解他人需要理性和情感方面的技巧。
  3. 欣賞平凡
    每天日常生活可以因感恩而變得特別,如照在身上的陽光、大自然的美麗等。為每件事情感恩,可以把我們帶離人性當中留意威脅的本能。在實踐中,把日常生活浪漫化和儀式化。每天晨起被視為一個新的開始和機會。做家務或工作被視為對一項活動的全心全意和專注。整理房屋的行為被視為對周圍環境的清潔和淨化。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把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活動變得特殊,並從中得到滿足。在現代世界的背景下,要杜絕外界對我們大腦的過度刺激,例如,電腦裡過量的信息,會降低我們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因此,應消除科技帶來的弊端,關注我們周圍的生活。
  4. 謙卑
    人要知足就必須謙卑。謙卑指的是用合宜的視野來看自己的重要性。自我膨脹的人難以有目標的成長。謙卑的人承認自己永遠會有更高的潛力,也開放自己向其他人學習。他們更有可能接受建設性的批評,從而以更有成效的方式成長。
  5. 善良
    善良與謙卑相關,能讓人放下自我,單做對的事情。持續的良善的行動能確保一個人高尚品格的清晰度,也能吸引其他人對他良善。
    善意的舉動本身通過能量轉移增加滿足感。更具體地說,當個人將善意傳遞給另一個人時,這種善意被傳遞回發起善意行為的個人。例如,如果我對陌生人很友善,那麼陌生人可能會通過對我微笑來承認這種善意。反過來,這個微笑增加了我的幸福感,而我引起這個微笑的知識增加了我的滿足感,因為我知道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種積極的情緒是真實的,這樣的社交互動也是有意義的。
  6. 不斷進取
    致力於生產和行動可以讓我們覺得生氣蓬勃。人生如果沒有目標會導致無聊和停滯。
  7. 健康
    保持健康是尊重自我的一種行動。健康能增加人的能量和生機,以致能夠進取而產生知足。
  8. 接受苦難
    苦難讓人明白自己並沒有比其他人更好。當人接受苦難是人生必經之路時,他就能因視透苦難而增強目的性的思考和操練,進而抵制外來的困難。一個人對於如何回應這些困難可以有完全的掌握。一個知足的人即使在苦難中也能做出目的性的決策。

總結

綜合而言,轉瞬即逝的快樂和享樂主義的追求,並不能帶給人真正的幸福。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世界的事物或培養良好的心態。然而,幸福不能外求,我希望根據以上簡單的原則和方法,通過自己内心的調整和訴諸於行動,活在當下,感受和熱愛生活,珍惜、感恩我們所擁有——因為沒有什麼可以代替對每一天的感恩;沒有什麼可以替代真誠的人際關係。幸福,來自我們每個人的信念和持之以恆的恪守。

(原文以英文撰寫。中文翻譯:張仲騏牧師。由於篇幅所限,譯文有所刪減)

2022年8月內容

8月pdf : 8月pdf

專題 : (社論) 哪裡才有永恆的幸福?幸福的哲學思考你幸福嗎? 海邊拾掇年輕一代的人生觀和幸福感用一句話描述你對幸福的看法成功與失敗

社區迴響 : 從安倍遇刺說起世事多難料 處變而不驚

天倫樂: 輔導孩子的竅門

生命線 : 幸福的追尋以利戶向約伯發怒

智慧之窗: 喜樂人生秘笈

昆士蘭專頁: 宣道會週末擺攤彰顯「愛神愛人」主題關愛互助 支持義賣疫情感染率居高不下 昆州三針率全國最低

墨爾本專頁: 移民墨爾本之喜與憂記住•戴上口罩!

生命的旋律: 繞行人生一名商人、牧師、作家的自述

佳美腳蹤: 懷念敬愛的陳師母

藍山集: 我的時間不是我的看雕像有感

談文說藝: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幸福」在敲門!如果地球毀滅 都不能改變人類──評電影《不要抬頭》──

健康寶庫: 茼蒿的營養與功效

美味人生: 烤大羊腿

國際時事 : 幸災樂禍心理學 從安倍晉三遇刺身亡說起

教會消息 : 教會消息

生活資訊 : 早期幼兒教育 培養禮貌自信的孩子社區簡訊

愛心匯點 : 幼年常遭母毒打 暴力傾向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