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生物起源是進化而來?

2014年7月
文/旋風

自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以來,進化論主 導了科學界對生物起源的看法,雖然有不少學者對進化論 提出有力反證,但並未受到科學界的重視,一般人士也不 甚了解這些反證。本文嘗試搜集一些反證資料,供讀者參 考。

進化論解釋物種的來源,是基於以下的假設或推論:1. 一切生物都是起源於無機化學分子,因著機緣巧合結合 成單細胞;2.單細胞漸漸孕育成複雜的物種;3.物種經過 漫長的進化,突變(mutation)成新的物種(例如魚進化成兩 棲動物,兩棲動物進化成爬蟲類等);4.變異的過程是基 於自然選擇的定律。

米勒實驗‧ 不被肯定

《物種起源》中,達爾文主張世上第一個原始細胞是由 無機化學分子隨機巧合而成,但當時,他沒辦法拿出任何 科學證據支持他的說法。

1953年,米勒(Stanley Miller)和尤里(Harold Urey)做了一個 實驗,他們把甲烷、氨、氫和水注入真空的玻璃儀器內, 加入電花,產生了極少量對蛋白質有意義的氨基酸, 還有一些組成細胞的小分子。這實驗在科學界 名噪一時,似乎證實了達爾文的生命起源之 說。

但在1960年代,這實驗的成果被科學家否定, 因為實驗的條件與原初的大氣條件相差太遠,因此 不能證實無機化學分子能產生原始細胞。首先,米勒 的實驗是一個封閉系統,而地球是個開放系統,若真的 產生蛋白質的基要分子,它們會四散而不會進一步發生組 合。其次,很多科學家質疑米勒對原始大氣層沒有氧的假 設,他們認為原始大氣層中是有氧的成分,因為水在高空 被紫外光分解為氫和氧,而氧會把甲烷和氨氧化,故大 氣層中只有少量的甲烷和氨;氧亦會把合成的化學 物質氧化分解回歸為簡單的原子。

但是,米勒的實驗必須在無氧的情況下進 行,這與大氣層的氣體成分不符。此外,大 氣中的氫因為輕而脫離地心吸力飄向外太空,可是米勒實 驗中,氫的比例超過70%,可見米勒的實驗未能正確反映地 球早期的大氣層,故不足以為證。

細胞複雜‧ 無法解釋

就算米勒的實驗成立,但這些無意識、無生命的成分物 質,又如何自我組合成有意識、有生命、又有繁殖能力的複 雜生物呢?

達爾文時代科學家對細胞的認識不多,低估了細胞的複 雜性;現今的科學家對細胞認識越多,越發現細胞的複雜 性,超乎人類智慧所能理解。D N A的發現,顯示出每個細胞 都隱藏著某些指令,使它發揮應有的功能,就好像電腦的 程式一樣,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細胞如 何產生DNA。

最簡單的細胞其結構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生物是由無數 細胞組合的複雜生命。若說生物由無機化 學分子隨機組合而成,就好像把一台電 腦的零件放在地上,一陣龍捲風過後, 一台完整的電腦就呈現眼前一樣。

此外,生命由無至有,並進化成複 雜、有組織及有繁殖力的高等物種,這違反了熱力學第二 定律:在沒有外力干預下,假以時日,大自然中的一切東西 都會走下坡,從有秩序變為雜亂無章。因此,若說複雜的 生命源於隨機碰撞,並且自我趨向有序,能夠進化成各式 各樣的物種,這是違反現有自然定律,也是從未觀察到的 「異象」。

生物基因‧ 基本穩固

「突變」是指基因受外界影響而產生突然的變化。進化 論認為單細胞經歷一系列的微小突變,如果突變對細胞有 益處,便會保留承傳後代,最後進化成新的物種。可是這 論點在遺傳學上不能成立,生物的基因基本上很穩固,經 歷無數次的細胞分裂也不改變。雖然偶然間某些基因會 發生突變,並把這些突變的基因傳給後代,產生與親生略 異的下一代。但有利的突變可謂鳳毛麟角,例如,有利的 生物化學突變,使細菌能產生抗藥的能力,甚至出現「變 種」,但實際上它們還是細菌,沒有進化成新的物種! 遺傳學家作過成千上萬的基因突變試驗,可是所有試驗 所產生的突變都是有害的、不正常的、缺憾的、甚至是致 命的變化。四翼果蠅就是這樣一個生物,果蠅在實驗室的 人為培育後,產生了第二對翅膀,達爾文主義擁護者 以此為支持進化論的有力證據,可是這個結論為之 過早。

首先,這對額外的翅膀只有在實驗室的條件下才 會發生,並不是自然產生的,所以跟進化無關,在大 自然也找不到四翼果蠅。而這對額外的翅膀,其實是 果蠅第三節的一對小小平衡器的變大,此平衡器是 幫助果蠅飛行時保持平衡,可是四翼果蠅多了一對翼 但失去平衡器,不利飛行。這對額外的翅膀沒有飛 翔肌肉,不但不能發揮翅膀應有的功能,反而妨礙飛 行。因此,四翼果蠅其實是殘障的果蠅,談不上什麼 進化,再次證明突變只會帶來不良的後果。再者,就 算四翼果蠅是兩翼果蠅進化後的優良品種,它本身 也是果蠅,並沒有進化成新的物種。

分析化石‧ 好夢一場

現在,我們從化石的角度去分析 生物的進化。如果生物是如達爾文所說 漸變成不同的物種,那麼在超過數十億年 漫長的漸進過程中,理論上應該有不少過渡 物種的化石被發現。但《物種起源》一書至今已 超過150年,科學家已發掘了極多的化石,還沒有發 現一個過渡生物,可以支持達爾文「生物可以從一個 物種進化到另一個新的物種」的說法。在過往百多年出 土的化石中,確實有少數化石為達爾文主義者帶來驚喜,可 是最終還是好夢一場,始祖鳥便是個中的佼佼者。

1981年,當第一隻始祖鳥的化石出土時,它被普遍喻為爬蟲進 化為雀鳥過渡生物的例子。始祖鳥是已絕種的動物,化石顯示它有 羽、翅膀和鳥一樣的尖嘴,但同時它有爬蟲類的特徵,因它嘴裡有牙和 翅膀上有爪。事實上,科學家認定始祖鳥屬於鳥類,有作棲息的雙腳,有鳥類相同的翅 膀、羽毛及叉骨,綜合這些特徵,始祖鳥能飛翔,是名副其實的一隻鳥,並不是爬蟲類和鳥 類的過渡生物,因為現時最少有三種翅膀上長有爪的飛鳥仍然存在,這些鳥都不是過渡生 物。此外,即使始祖鳥有牙齒,亦不表示它是過渡生物,雖說現今鳥類嘴裡沒有牙齒,可是 在化石記錄中有些鳥類嘴裡是有牙齒,因此科學家不能認同始祖鳥是過渡生物的證據。

弄虛作假‧ 貽笑大方

一直以來,達爾文主義認為人是從猿進化而來,因此極希望能夠找出當中的過渡生物。 從20世紀初開始,科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全力去發掘,以為找到猿人,就能名留青史,有些人 甚至用詭詐、隱瞞和偽造證據來達到目的。

以爪哇猿人為例,荷蘭人類學家杜布瓦(Eugene Dubois)找到大腿骨、頭頂骨及三隻牙齒為 證據,說服進化論者相信他找到過渡動物,卻在臨死前,因受良心責備而說出真相,頭骨其 實屬於猿的。

1912年道森(Char les Dawson)在英國找到下顎、兩顆臼齒和頭骨,宣稱是皮爾當猿人 (Piltdown Man),年份是50萬年前。結果,1953年發現這些殘骸其實是猿猴的下巴和牙齒標 本,頭骨塗上特別的顏色作假,欺騙了世界各地的權威。可悲的是,在1920年,進化論學者憑 著一顆牙,斷定內布拉斯加猿人(Nebraska Man)的存在,這是科學學術正確的態度嗎?多年 後發現這隻牙只是豬的牙齒,真是天下一大笑話!進化論學者又憑藉一些殘存的頭骨、下顎 和牙齒宣稱這是北京猿人(Peking Man)的證據,可是不久這些殘骸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但北 京猿人仍被視為過渡動物。

適者生存‧ 並非進化

教授達爾文主義的書都指出,生物對生存環境的適應力與它們的存活機會有明顯的關 係。因為環境能提供生存的資源(例如食物、水等)是有限的,因此,生物生長在一個充滿競 爭的大自然環境中,最能適應大自然環境的生物,它們存活的機會比適應力較弱的生物要 高的多,並且能夠把適應大自然的特徵傳給下一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就成為達爾文 主義的金科玉律。

達爾文主義學者常常用黑胡椒蛾和白胡椒蛾的例子,作為支持自然選擇的例證,19世紀 初,英國大多數的胡椒蛾蛾身呈灰白色,帶有黑色斑點,而黑胡椒蛾只佔少數。當英國工業 革命進展 得如火如 荼後,樹木 多被煤炭 煙氣薰黑, 自此黑胡椒 蛾的比例 大幅增加。 19 5 0年,英 國醫生、生 物學家凱特 韋(Bernard Kettlewell) 做了一系列的實驗,指出黑胡椒蛾在變黑的樹幹上不易被補食的飛鳥發現,因此 黑胡椒蛾取得相對佔優的生存環境,得以存活並且繁殖更多,因此黑蛾的數量反過來比白 蛾高。進化論者認為工業黑化現象對胡椒蛾來說是一種自然選擇。

不過,凱特韋的實驗受到不少學者的質疑。首先,科學家發現,黑胡椒蛾的分佈與工業黑 化的地區沒有顯著關係,例如在威爾斯沒有工業黑化的鄉下,黑胡椒蛾的比例遠比預期的 高。第二方面,胡椒蛾是晝伏夜出,並且不會選擇伏在樹幹上,因此,黑胡椒蛾不會因薰黑的 樹幹,取得相對佔優的生存環境。

不同區域胡椒蛾的生存率,實際上多受當地的各種客觀環境因素影響。利物浦的生物學 家比雪(Jim Bishop)在1972年宣佈必有「尚未發現的因素」的影響。不管黑蛾抑或白蛾,胡椒 蛾始終是胡椒蛾,並未有進化成其他物種。就遺傳學角度來看,胡椒蛾的黑白斑點,是由它 們的基因所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顯性或隱性的基因會佔優或被壓下,特徵仍會潛伏在體 內,等候未來合適的環境和機會。因此,蛾的黑白兩種形態,基本上是並存,順應不同的因 素而交替佔優,沒有一種被完全淘汰消減,也不能用此證明自然選擇,也沒有突變成新的物 種。

結語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是大自然的普遍現象。自然選擇是生物適應生活環境的表現,是 為了「適應」求存,與「進化」無關,充其量只可以說物種在本身物種的範疇內發生「微小進 化」,但沒有科學證據證明物種會進化成另一個物種。達爾文主義的誤點是把小變異無限 延伸,以為小變異會代代累積轉化為大變異,最後一廂情願地推論新的物種由此而生。 達爾文主義解釋生物從無到有,嚴重缺乏科學理據,可能發生的機率近乎零,連解釋單 細胞的來源也束手無策,又怎能解釋現有物種的存在呢?

其他專題文章

(社論) 科學是信仰的有力見證
生物起源是進化而來?
化學家張郁嵐的信仰之路
科學家的信仰

2014年7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藍山集澳紐風情健康寶鑒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