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寶鑒: 牙周病的治療

2014年12月
文/尹元晧(作者為澳洲及香港註冊牙科醫生、澳洲悉尼大學牙醫學院臨床導師)

很多人誤以為牙周病沒得醫,其實過去幾十年,已有不少研究證明 這個講法是錯誤的。其中一份經典研究報告,是由哥倫比亞大學於 1978年發表,研究對象是600名曾接受牙周病治療的病人。

在長達22年的觀察中,超過80%病人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well maintained),半數病人並沒有因牙周病而牙齒脫落;在300名有牙 齒脫落的病人當中,199名病人失去1至3顆牙齒,餘下的101名則失 去4顆或更多。另外,研究當中有2139顆牙齒,被歸類為可疑的預後 (questionable prognosis),但最後真正脫落的只有666顆。由此可 見,牙周病是可以受控制的,而且效果令人相當滿意。

清潔牙齒

牙菌膜是牙周病的元兇,是在牙齒表面一天天逐漸沉積的生物薄 膜,由食物渣、唾液和細菌組成。因此,病人必須每天把牙肉邊緣和 牙縫間的牙菌膜刷乾淨。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只能清潔65%的牙齒 表面,牙縫間的清潔則要靠牙線或牙縫刷。

洗牙周袋

牙醫治療牙周病的唯一方法是洗牙周袋。一般人所指的「洗牙」, 多是清除牙齒表面牙石,對牙周病者並不能起治療作用。積在牙齒 邊的牙菌膜會侵蝕牙肉,久而久之會令牙肉及牙齒間出現空隙(即牙 周袋),只有透過深層清洗牙周袋,才能將積存在內的細菌及牙石清 除。

其實,這種療法在唐代中醫書《外台秘要(王燾著)》也有記載: 「附齒有黃色物,如爛骨狀,名為食床,凡療齒看有此物,先以鉗刀略 去之,然後依方用藥。其齒齦內附齒根者,形如雞子膜,有如蟬翼纏 著齒者,亦須細看之,不而,其齒齦永不附著齒根也。」當中的「食床」 便是現代醫學所指的牙石,而書中記載的治療方法「先以鉗刀略去 之,然後依方用藥」,事實上是利用鉗刀清除牙石的技術,與現代牙周 病的治療方法十分相近。

總結

要治療牙周病,需要醫生和病人互相配合,各安其分,各盡其職, 除了牙醫的治療外,病人必須每晚去除牙菌膜,保持牙齒清潔才是預 防及治療之本。

其他健康寶鑒文章

牙周病的治療
杏林和大醫

2014年12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藍山集世界遊蹤健康寶鑒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美味人生聖誕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