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遊蹤: 悉尼華人長老會

2014年12月
文/黃建輝 (感謝悉尼長老會陳靈光牧師為本文校閱並提供意見)

悉尼華人長老會,是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現 存歷史最悠久、且仍然運作的華人教會。其 發展過程與華人移民潮息息相關。

19 世紀中葉以前,移居澳洲的華人甚少。 自1851 年起, 當新南威爾斯的巴瑟斯特 (Bathurst) 及維多利亞的巴拉勒特(Ballarat) 等地發現金礦,便掀起了首批華人移民潮,成千上萬的華人紛紛湧 至當時稱為「新金山」的澳洲尋金圖富。

創堂華牧

1864 年,長老會的勞頓牧師 (J.B. Laughton) 向沙費拉(Sofala) 區的二千多名金礦工人推動佈道工作,新南威爾斯的華人事工才正 式展開。早期的福音工作由於缺乏華人牧者而停滯不前,後來向長 老宗海外差傳委員會商調華人牧者到新南威爾斯,其中包括1870 年代的李洋(Philip Lee Lyung) 和亞連(George Ah Len)。

1883 年,悉尼長老宗華人宣教隊增添了一位生力軍,就是周容 威牧師 (Rev. John Young Wai)。周牧師出生廣東省,1867 年僅20 歲便抵達維多利亞,加入尋金行列,但尋著的不是財富,卻是基督。

他在維多利亞的長老宗海外差傳委員會接受傳道訓練,並在巴拉勒 特(Ballarat) 和比和夫(Beechworth) 牧養華人礦工;1882 年轉到 新南威爾斯,在悉尼服事。

掘金潮漸漸冷卻,礦工放棄尋金夢,人們開始由礦場移至市鎮。 到1891 年,悉尼已成為澳洲最多華人聚居的城市,自然也成為向 華人宣教的基地,宣教事工相當興旺。

1886 年,周容威牧師回中國休假後,攜同妻子返澳,決心定居澳洲及致力宣教工 作。這決定非常重 要,因為直到1891 年,在新南威爾斯 13,200 名華人中, 只有109 名婦女。 因當時華人有落葉 歸根的觀念,家眷 並不隨行,多數人 期望賺到財富便返 鄉度晚年。周牧師 在華人中,確有樹 立健康家庭觀念的 榜樣。

周容威牧師和他的同工除了在市區佈道 外,還經常到醫院探訪病人,也安排到鄉 鎮如奧伯利(Albury)、德寶(Dubbo)、高 賓及寧埂(Lincoln) 等地區巡迴佈道。因此 教會不斷增長,19 世紀的90 年代建立了 窩打老(Waterloo)、科士打(Foster)、巴 瑟斯特及歐倫橘幾處分堂。這些信徒信主之後,也把福音 帶回中國大陸。

1888 年,第二位加入華人宣教的生力軍是方錦義牧師 (Rev. James Fong Kem Yee),他也是廣東人,生於1862 年。他在維多利亞巴拉勒特信主並接受傳道訓練,且娶了 澳籍夫人。

方牧師被委派到紐卡素建立華人佈道所。他和夫人在那 兒事奉了32 年。附圖為紐卡素教會會友的大合照,他們 大部分都是種菜農夫,主日才穿西服盛裝;另一特點是甚 少女眷,只有幾位西人婦女。這也是早期華人教會的特色。 據紐卡素一位華人信徒20 年前親眼見證,該處的木建教 堂還在,其上還懸掛著附圖的照片呢!

1920 年周容威牧師正式退休,方牧師主要負擔悉尼區工 作,同時兼顧人數較少的紐卡素教會。

教堂三遷

悉尼華人長老會的歷史,建基於長老會在19 世紀推行 的華人事工。早期的事工在租借的地方推行,1884 年於尼 士代爾街和高賓街交界;1889 年遷往伊利莎白街和高賓街交界。 1893 年,在長老宗海外差傳會協助和華人信徒努力下,成功籌建第一間屬於華人的 教堂。當年5 月27 日,科士打街(Foster St.) 的教堂舉行開幕奉獻禮,同時按立周容 威為長老會牧師。1907 年因政府收回科士打街物業,轉購金寶街教堂。華人會眾於 1910 年至1957 年間在Campbell 街堂址聚會。

由於澳洲政府自1901 年實施「白澳政策」,令華人人口銳減,加上缺乏華人牧者, 這個時期的教會一度停滯不前。但從1957 至1961 年,教會進入嶄新時代,信徒人 數增加,華人會眾在華人長老會信託委員會的慷慨支持下,於1957 年搬遷至皇冠街 富勒頓紀念堂(Fullerton),即華人長老會現址。隨著澳洲華人人口劇增,教會也進入 成長期。

近年來更發展植堂,包括房角石教會(Cornerstone Presbyterian Community) 及寶 活華人長老會,此兩堂會已經再擴展,前者在Eastwood、Strathfield 及Rhodes 創 立了新堂;後者易名為天恩華人長老會(2010),並開拓了華人長老會寶活堂。

1
悉尼華人長老會

2
紐卡素教會會友

其他世界遊蹤文章

古老大石中的奧秘
悉尼華人長老會

2014年12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藍山集世界遊蹤健康寶鑒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美味人生聖誕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