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拆毀中間隔斷的牆

2020年6月   

張仲騏

生活在瘟疫時期,打開新聞聽見看見的多半是跟疫情有關的消息。但最近突然有一個與疫情無關的新聞躍上了世界各大報的頭版,就是喬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

一宗悲劇

喬治・弗洛伊德是非裔美國人,被白人警察用膝蓋壓著脖子按在地上超過七分鐘,最後停止呼吸而死亡。這整件事被人用手機拍下來放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很大的轟動。這是一個悲劇,在美國各地有示威抗議,在事情發生地明尼蘇達州,連警察局都被燒了。弗洛伊德的事件讓我們看到美國種族問題的嚴重。雖然美國在1865年就廢除了奴隸制度,但是一直到1965年才廢除種族隔離的政策。奴隸制度廢除之後還有100年的時間,美國在系統性的種族歧視當中:白人用白人的餐館、廁所、學校;有色人種用有色人種的餐館、廁所、學校;白人和有色人種也不可以通婚,因為是違法的。今天雖然這些政策已經取消,種族問題也不斷在改善,但一直到今天,美國的黑人還會告訴你他們晚上儘量不出門,不是怕碰到壞人,而是怕碰到警察。美國的黑人無論教育程度多高,工作多好,最害怕碰到警察攔車臨檢,因為有可能遭遇麻煩。

牆裡牆外

人與人之間有太多的不同。也因為這樣,人與人之間要和平相處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弗洛伊德的死就讓我們看見這個問題。不只是國家、種族之間,在我們的工作場所、教會和家庭也是一樣。人與人的不同造成不和,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也是你跟我的問題。我們都喜歡豎起一道牆:跟我志同道合的人,我把他拉到牆裡面;跟我理念不合、背景不一樣、知識水平不一樣、地位不一樣、興趣愛好不一樣的人,我就把他推到牆的外面,或者要他變得跟我一樣。最終我們發現,這道牆後面,只剩下我們自己,因為沒有人跟我完全一樣。世上很多悲劇,是人與人之間那道牆產生的。

牆被拆除

然而,人與人之間最高的牆,卻不是用以分開黑人與白人的不同、知識水平的不同、政治理念的不同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是隔開了猶太人與外邦人的不同。猶太人認識神(上帝),外邦人不認識神,這個差距不是量的差距,而是質的差距。使徒保羅長年宣教,看過無數的人,但是他在《以弗所書》二章裡面毫不避諱地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最高的牆,是猶太人和外邦人之間的牆。保羅在11-12節一連講了七件事,提醒以弗所教會的弟兄姊妹,他們從前在牆外面的光景:「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聖經》裡的「七」具有特殊意義,顯明沒有神的外邦人是絕對可憐的,但是保羅接著卻說:「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耶穌基督裡,靠著祂的血,得以親近神了。」我們不再是沒有指望的一群人,而是因著耶穌替我們的罪而死,我們得以成為以色列的國民,成為局內人,活在世上有指望,有神。

人神和好

基督的死不只恢復人與神之間的縱向關係,也恢復人與人之間的橫向關係。14節說:「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沒有牆的意思,是我不會選擇性地接納某些人,或是選擇性地排擠某些人。基督徒應看所有人都是按著神的形象樣式造的,都有神的榮耀,即使這個榮耀可能殘缺不全。因為這樣,我們看人要一視同仁。保羅說無論是希臘人、化外人、聰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們的債。保羅傳福音不只傳給某個族群或者某個社會階層的人。他傳給所有的、各式各樣的人。

彼此接納

不只基督徒心裡的牆要拆毀,教會裡的牆也要拆毀。教會裡面弟兄姊妹之間有各式各樣的不同,只要不是犯罪,我們都要去包容接納。南方人愛吃飯,北方人愛吃麵;張三愛看電影,李四愛聽音樂;王五話多,趙六話少,我們都要去接納。《雅各書》說:「不可按照外貌待人。」這裡的外貌指的不是長相而已,而是一切外在條件。無論性別是什麼、背景是什麼,政治取向是左派還是右派、地位是高是低、財富是多是少、是學富五車還是大字不識一個,我們都要在基督裡接納。

英國神學家J.I. Packer說:基督徒的聖化是要發生在團體裡面。我們的生命不僅要成熟,更要聖潔,要結出聖靈的果子,不是把自己關起來讀經禱告(即使這很重要),而是要在基督徒的團體裡面生活。隨著病毒疫情減緩,教會即將要有限度的開放聚會,盼望基督徒能珍惜彼此相聚的時光,不只是跟我們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相處,也去跟那些與我們不一樣的人交個朋友,彼此交流,以此操練自己的聖化,讓生命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