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紐風情: 受傷的基督城

2014年10月
文/黃建輝

上月中旬,蒙紐西蘭南島基督城華人基督教會邀請, 首次踏足這個南島第一大城,並有機會稍事觀光。 基督城只有37 萬人口,4% 是亞洲人(主要是華人)。 華人教會有七間,規模最大的基督城華人基督教會, 已有25 年歷史,會眾達四百多人;擁有自置物業,設 普通話、粵語及英語崇拜;主任牧師司徒建國(Pastor Jack Stuart) 竟是一位紐西蘭人,卻能聽懂普通話和粵 語。

城市風光不再

基督城(Christchurch) 是紐西蘭第三大城,僅次於北 島奧克蘭及首都威靈頓,有「最具英國風味的城鎮」之 稱,也是南島的穀倉。市區中花園處 處,因此又有「花園城市」的 美名。此外,市區尚存非 常多的名勝古蹟,如 基督城大教堂、維多 利亞廣場、夢娜維 爾花園、愛芬河、 海格利公園等,吸 引觀光客駐足。 不過經歷2010 年及 2011 年強震,這座美麗 城市受到嚴重摧殘。這場6.3 級地震,發生於當地時間2 月22 日 12 點51 分,震中位於利特爾頓以西2 公里、基督城東 南10 公里,之後又發生多次餘震。

由於此次地震震級大、震源深度較淺,且震中位於市 中心,所以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破壞,損失更超過了當地 2010 年9 月的7.1 級地震。超過兩百多人死亡失蹤,使 這次地震成為新西蘭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自然災害 之一。紐西蘭總理約翰•基稱這次地震「可能是紐西蘭歷 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失蹤人口中包括20 多個國家的 公民,保險業損失約120 億美元。

基督城發展史

1835 年,捕鯨者利用基督城萊特頓港 (Littleton) ,作 為前往南極的後勤基地;1850 年,以英國清教徒為主 的「坎特伯里協會 (Canterbury Association) 」成員, 搭乘「首四艘船 (The First Four Ships) 」抵達萊特頓港, 再移居到坎特伯里平原,先後建設基督城及當地的地標 聖公會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 )。

這批移民的負責人約翰‧ 羅伯特‧ 戈德利(John Robert Godley),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的基督學 院,他們以英國牛津大學的基督 學院為建築藍圖,因此將此 城市取名為「基督城」, 並將其周邊的平原地 區取名為「坎特伯里 省」。約翰‧ 羅伯特‧ 戈德利帶領首批清教徒 移居基督城,雖然他被 稱為基督城的創立人,卻 只在基督城住了兩年半,他 的銅像於1867 年被豎立在「基督 城大教堂」前廣場上。

坎特伯里協會成立於1848 年,由53 位會員組成,包 含了英國國會議員、貴族、神職人員和坎特伯里大主教。 設立該協會的宗旨,是要另覓新世界來挽救日漸頹喪的 英國國教。他們選擇了紐西蘭基督城這塊約40.5 萬公頃 的新淨土,定為首都,並從聖公會教會挑選合適的家庭, 以抽籤方式決定新的定居者。

已開放的景點

基督城幾乎80% 的主要觀光景點都在市中心區,地 震過後三年,其中20% 至30% 觀光景點仍處於關閉中。 目前已開放的,有博物館、賭場、植物園、愛芬河遊船、 Hagley Park、藝術中心、回憶橋、部分Cashel St 的步 行街及維多利亞廣場Victoria Square 的大部分。Mona Vale 建築物仍關閉,但花園已開放。此外,「厚紙木板 聖公會教堂(Cardboard Cathedral Church)」臨時取代 被震垮的老聖公會教堂;以貨櫃屋搭建的臨時商場「卡 協爾購物中心(Cashel Mall)」,也頗有特色。

已開放的商業區中,真正搬回營業的商家約有1/3, 故此安排停留半天至一天就足夠了。雖然地震影響基督 城的商業,但其中兩間大學──坎特伯里大學和林肯大 學,仍有很多中國來的大學生。

重建工作預計長達10 年以上,多處景點可能都難如 願進入,加上多處具特色的建築物也將拆除重建,往昔 基督城風光已然不再。

其他澳紐風情文章

尋找澳洲的內海
受傷的基督城

2014年10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藍山集澳紐風情健康寶鑒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雲彩集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生命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