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
圖、文/鄺銘康
They shall grow not old, as we that are left grow old:
Age shall not weary them, nor the years condemn,
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
We will remember them. ──《為陣亡者(For the Fallen)》

年的4月25日是澳紐軍團日,英國詩人所作的詩《為陣亡者》都會被誦讀。詩歌並不是歌頌戰爭,也不是慶祝勝利,只盼望後人記念那成千上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國捐軀的人。
加利波利戰役
1914年,當英國決定與德國和奧斯曼帝國聯軍宣戰時,澳洲和紐西蘭作為大英帝國成員之一,義不容辭,即時響應。
1915年初,英國部署軍隊攻打君士坦丁堡,預備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於是從澳紐所組織的軍團(Australian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簡稱ANZAC),便被派去聯同英法聯軍,打算登陸加利波利半島(Gallipoli)。因加利波利半島位於土耳其歐洲部分,離君士坦丁堡只有二百公里,其西面為愛琴海,東面為達達尼爾海峽,是兵家必爭之地。1915年4月25日,一個星期日黎明之前,盟軍登陸加利波利半島一灘頭,但因計算錯誤,他們登陸的(現稱為ANZACCove)正是敵軍重守之處。敵軍居高臨下,將火力集中在灘頭,使盟軍遭受重大打擊。澳紐軍團傷亡慘重,在最初的十天戰事中,便約有2,000澳洲軍人喪生。
雖在敵方戰火強攻下,盟軍最終卻取得橋頭陣地。餘下的八個月,兩軍進行近距離的壕溝戰,互有攻守,但誰也得不到戰略上的優勢,反遭受重大的損傷。1915年12月18、19日兩個晚上,盟軍決定全軍撤退。最荒謬的是,在整個加利波利的戰役中,只有這個撤退行動是最成功的。他們在敵軍不知不覺下,將26,000人全部撤退,行動中僅有—人喪命。不過,這場戰役澳洲共7,500名陣亡者,安葬於ANZAC Cove的臨時墳場裡。
紀念日和紀念碑
在戰略上,加利波利登陸戰是徹底的失敗,但對澳洲人來說,卻是意義深長之役。要知道,澳洲的聯邦政府在1901年1月才成立,對這個新興國家,能夠有份參與世界大戰,表明其在世界舞台上,開始擔當重要的角色。
澳洲軍人所表現的膽量和勇氣,也很快得到欣賞。有位英國作家如此形容他們:「這些無經驗的殖民軍隊……證明他們是配得與英國最精銳的部隊同進退。」又有一位名為CewBean的澳洲人,他既有份參與戰事,又是記者和歷史學家,如此形容戰事對澳洲的影響:「這場戰役將澳洲男士的性格表現無遺,就是這種性格,使他們衝上加利波利的山坡,在漫長的下午和晚上一直持守到底」。
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未結束,澳洲人便開始在教會、學校、體育俱樂部、市政廳等地列出參戰者名單、紀念陣亡的人士,也藉此鼓勵更多人從軍;政府也將4月25日定為澳紐軍團日。當時人看這日子,差不多視之為一年中的第53個主日,無論做何工作都要休息,好讓紀念活動得以進行。
紀念碑也如雨後春筍,在各城各村中豎立起來。最早立的一個碑,是在離悉尼市中心不遠的Balmain,位於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碑上寫著「「DARDANELLES, GABA
TEPE, AUSTRALIA, APRIL 25TH 1915」,清楚地將澳洲進入世界歷史的一刻告訴後人。碑上的幾塊石版,則刻有38位Balmain陣亡人士的名字。這塊石碑立於1916年4月23日的復活節主日,到今天仍在。(見附圖)

今年2015年,是紀念加利波利戰役一百週年,紀念儀式將會在土耳其的加利波利舉行;澳洲各個州也必定會安排盛大的崇拜聚會、音樂會和公開聚會等,讀者不妨留意,屆時參加。「戰爭有時,和平有時」,是《聖經‧傳道書》中的一句名言。戰後出生的,能享受今天較為和平的日子,實在要感恩。
其他世界遊蹤文章
難忘的加利波利 蒙福的商人馬應彪 |
2015年3月內容
專題 • 社區迴響 • 天倫樂 • 親子樂 • 生命線 • 智慧之窗 • 佳美腳蹤 • 教會消息 • 生命的旋律 • 藍山集 • 世界遊蹤 • 健康寶鑒 • 美味人生 • 繽紛世界 • 小說精華 • 國際時事 • 生活資訊 • 愛心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