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人生: 發芽菜

2020年6月   

曾太

最近,我喜歡上了發芽菜,儘管足不出戶,仍能夠源源不斷地生產,發了一茬又一茬。

發芽菜是非常經濟實惠的小操作,而且成功率高,見效快。一包375克的綠豆,在我家附近的華人雜貨舖購買,只需兩塊五;這樣分量的綠豆,可以發四次豆芽。我用量米的量杯,量一杯綠豆(每次大約93到94克份量),就可以發出整整一碟的芽菜,足夠我們一家三口食用兩次之多。

發芽菜的工夫和步驟都不複雜,只要四天時間,就可以完成全部工序。首先,量一杯綠豆,放入容器內,用清水浸泡24小時。第二天,就會看到原本硬邦邦的綠豆,綠色的皮膚開始爆裂,白色種臍處冒出一點芽根。這時,就要把綠豆倒入一個能夠漏水的容器裡(也可以鋪在紗布上面),再在豆子面上覆蓋一塊不透光的濕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豆子在整個發芽期間,只保持濕潤,但不會浸水,而且最好不讓豆子見光。

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保持每天給豆子澆水,早晚各一次,不過,依然不允許豆子浸水。

過程就這麼簡單,有些原理需要說明一下。豆芽的生長需要水分,卻不可以浸泡,因為浸泡會使豆芽產生腐爛。另外,不讓豆子見光,為的是讓發出來的豆芽,呈現生機勃勃的飽滿,以及鲜明的白色和金黃色,若在發芽過程中遇到了光,豆芽就會呈暗淡的紅色或綠色。

順便提一下,除綠豆之外,黃豆也非常好用。其它如紅豆、黑豆發芽率就比較低,所需時間也比較長,所以,黃、綠豆就自然而然地廣為人們選用。相對而言,黃豆又比綠豆容易發霉。要避免發霉,必須做好三個步驟:確保器皿乾淨,不可沾油或泡水,以及保持良好透氣。

芽菜繼承了豆類原有的高蛋白和多種礦物質,發芽後又經過生物酶的作用,水解成氨基酸、單糖等營養成分,比豆漿更好吸收,食用時還不用擔心胃脹氣,所以,我們都很愛吃。

除了愛吃,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使我在這個疫情當中,經常不斷地發芽菜。

自從三月中旬起,不能去教會崇拜,查經小組和各種團契也被取消。不過,我們自己堅持在家中讀經,保持敬虔的心態,領會神的旨意,不因隔離而忽略了對真理的追求。因此,每次發好芽菜後,我們夫妻都會坐一起,一邊剝芽菜根,一邊分享藉著自然和《聖經》而獲得的各種啟示。

記得第一次剝芽菜,我們討論的話題是,在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當中,神的心意在哪裡。我先生略微思索了一會兒,就說:「神是要我們發豆芽,不要做綠豆。」

「哦,這是什麼意思呢?」我不解地問。先生回答我說,我們生活在澳洲這樣一個自由、和平的環境裡,信仰受到尊重和保護,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基督徒,包括我們自己,都像綠豆一樣,只有綠色的外衣(比喻基督徒身分),卻從不會發芽(走不出自己的舒服圈子)。如今,災難之水浸泡過我們,瘟疫之氣仍彌漫空中,特別是當我們還身處黑暗的時候,新的生命就在我們體內萌芽,孕育的力量也勢不可擋。神要我們從沉睡中甦醒,用自己的生命,為上帝的美名,發出明亮和淨潔的亮光。

此後,剝芽菜就成為我們在疫情當中必不可少的生活主題。

發芽菜也揭示了基督徒要在世上發光和成長的道理
綠豆浸泡一天後,開始脫殼和冒芽
這時要將豆子轉移到漏水容器裡
用濕布覆蓋,使豆子在黑暗中生長
發芽過程中,保持陰暗與透氣
豆芽在壓迫和陰暗環境下,努力並迅速地生長
剝芽菜根也是我們家庭團契活動組成部分
一杯綠豆能發出一整碟的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