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
易多馬
釣魚的朋友常發問,究竟魚類覓食是靠視覺、聽覺還是嗅覺呢?魚類學家大多數認同魚是靠視覺來吃餌的,想釣到魚就必須讓魚看到魚餌。
魚的眼睛和人的眼睛基本上很像。眼睛猶如一部攝影機,把進入眼睛的光線,穿過眼球中央的透明部分——透鏡,透鏡又把光線投射到對光敏感的視網膜上。人的眼球在其透鏡之前有一虹膜,能隨著光線強弱而開合,但魚眼的虹膜是固定的,無法隨著環境而開合。虹膜是一種不透明的組織,在中央有一個孔,光從小孔進入視網膜裡,視網膜有接收細胞,能適應不同的光度。
魚眼視網膜有兩種接收細胞:桿細胞及椎細胞,依光度強弱交替使用。椎細胞是魚的色彩接收器,適用於白天或一支燭光25%以上的光度。桿細胞則用於夜晚或一支燭光25%以下的光度,此細胞是超級的感光器,比椎細胞敏感度高出30倍,但只能分辨黑白兩種色調。魚的眼睛從日間椎細胞轉換到桿細胞,需要一段時間才可完成。
依科學家的實驗,一種淡水小魚(Bluegill)於日落後2至3個小時,桿細胞才能伸展到完全適應黑暗中的程度。反之,在白日來臨之際,桿細胞慢慢退縮,椎細胞逐漸擴大,為白天的視力作調整。這是按規律發生的過程,魚清楚知道從日落到日出的時間,無誤差喚醒椎細胞作交替工作,天一亮時便完成了。因此,黃昏前魚要提前為入夜所需的特別視力作調整,而白天還未到,也會提前為日間視力作適應準備。每種魚的適應過程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掠食性的魚類轉變過程所需時間比一般的魚長。
《羅馬書》第一章20節:「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藉著魚類的視力構造,可以看到神的創造何其奧妙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