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思考: 成為情感健康的人

2024年3月    

毛樂祈

情感是上帝所賜的禮物,成為情感健康的人,是邁向屬靈人的重要一步。

自認高EQ

說《情感健康的門徒》(書名曾譯為《培養高EQ的靈命》)是改變我生命的其中一本書,應該不為過。其實這本書的英文版《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早就頗為有名,銷售超過百萬冊。認真讀此書之前,我大概是草草翻過,沒太在意。

我自認EQ還不錯。高EQ的某些特徵,如自制力、熱忱、毅力、自我驅策力、社交能力、創造力等等,我好像不算差。「培養高EQ的靈命」應該不是我的需要!更何況「高EQ」的概念更像是世俗成功學的技術思維,層次低了些。

後來才發現《情感健康的門徒》和我想像的不同。作者史卡吉羅(Peter Scazzero)沒有大談成功之道,也不是訴說成功背後艱辛的勵志故事,反而是去談成功背後的人性黑暗面。作者非常勇敢地自我揭露,娓娓道來他自己走過的信仰與情感歷程。雖然自己牧養一個大型教會,但是他坦承在許多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有許多不為人知、甚至自己也不知的弱點與黑暗面。比如說,會用屬靈藉口來掩飾軟弱;對別人需求無法拒絕,造成自己的耗竭和妻子的不滿。而他自己在講台上的宣講和真實生活也出現了巨大的落差:星期天宣講上帝的愛,星期一卻咒罵背叛他的同工;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妻子受不了他對家庭的忽略,跟他攤牌,想要退出他所領導的教會,甚至是離婚。

經過慘痛的教訓,他才真正意識到,儘管活了大半輩子,成為教會的主任牧師,但自己在情感方面仍舊是個嬰兒。他發現自己在神學院所受的裝備,以及所做的服事,都是集中在冰山的上面。儘管也有些成果,比如說定期參加聚會、更懂《聖經》、認識基要真理、不說髒話等等,但這些只佔冰山表面的百分之十,冰山下方的百分之九十,更關乎一個人本質的部分幾乎都無法碰觸到。

冰山作為英文書的封面圖像,正是他想要強調的焦點。在教會中,許多教導和事工所處理的都是可見的表象,很少碰觸到不可見的內心。甚至這些冰山表面上的門徒訓練,反而成了某種防護層,阻礙信徒在情感上成長。外顯的進步,不管是在敬拜、禱告還是查經上,反倒成為藉口,讓人不必去面對混亂的內在。

這幾年,隨着我離開本族本家移居北美,不少危機也湧現。一方面我因此感到痛苦,但也感謝神給我機會,讓風浪沖毀我自以為EQ良好的假象,必須重新檢視冰山下面的世界。

《情感健康的門徒》的核心洞見,是認為良好的靈命應該是結合「情感健康」與「默觀的靈修操練」,兩者若能相輔相成,對於基督徒的靈命將會有革命性的改變。福音派背景的史卡吉羅,正點出了福音派信仰所缺乏的兩個向度,以下分別就這兩個部分做點說明。

整合情感健康的靈性

教會較關注理性而忽視情感,在強調「不變真理」的教會體系中,「感覺」是如此善變、難以捉摸,最好是被放逐到邊疆,甚至關在黑箱中,不要出來作亂。其實若要追本溯源,教會在希臘哲學體系的影響之下,有時候也把情緒當作是次要、等而下之的部分。系統神學甚至把例如無痛感性(Impassibility)和不可改變性(Immutability)視為上帝高大上的屬性。而華人教會多少受靈魂體三元論的影響,把情感和理性都放在魂的層次,當成是不屬靈的,進而常忽視和壓抑情感和理性(當然可能華人文化中本來就比較壓抑情感)。

如此一來,上帝很容易被看成冰冷的父親、嚴厲的審判官。但近年,不少《聖經》學者重新探索《聖經》,指出上帝充滿了各種情感,祂會恨、憤怒、嫉妒和憂傷;祂也有憐憫與喜樂,更重要的是,祂是位慈愛的上帝。

史卡吉羅提到上帝是有情感的,而既然人類按祂形像被造,情感也是上帝所賜的禮物,不該被遺棄。他整合了許多心理學的洞見,來幫助信徒更多檢視自己的家庭背景及情感的健康,以加深我們與神、與他人、與自己的關係。他甚至用嬰孩、幼童、青少年、成人的區別,來幫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情感健康,評估自己是否在情感和靈命上真正成熟。當然,這只是一個參考,不該絕對化;但比起過去一些只把外在行為當作屬靈的論述,史卡吉羅已經做出很大的貢獻。

重回默觀的屬靈傳統

除了情感健康外,史卡吉羅也強調默觀這屬靈操練傳統的重要性。華人福音派的靈修傳統較為單一,信仰很容易被局限在某些特定神聖事務上(比如上教會與讀經)。正如前面所說,有時候我們無法真正觸及內在的生命;甚至許多看起來是為主的行動與忙碌,是出於自己缺乏存在感。但默觀的操練,卻要我們真正安靜下來,察驗自己的真實情感,時時刻刻去與神交通,享受經歷祂的愛與同在。

在《情感健康的門徒》書中,史卡吉羅廣泛援引聖本篤、十架約翰、依納爵、梅頓、巴默爾等基督教靈修大師的智慧,其中第六章提出的「穿牆之旅」更是跳脫了福音派教會常有的技術性思維(所謂技術性思維,就是任何問題一定都要有正確答案,甚至把痛苦、把人當作技術問題去解決),讓我豁然開朗。

史卡吉羅借用哈伯格(Janet Hagberg)與顧立奇(Robert Guelich)的整理,把這個旅程的階段做出劃分。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承認信仰之旅會有撞牆期。至少我從小到大,沒有在教會聽過信仰的撞牆期這件事,彷彿我們總有一些策略和公式,照着做就能夠信心充沛、達到屬靈的高峰。但其實這樣就忽略了人生的常態就是苦痛,苦痛的程度甚至如十架約翰所描述的心靈黑夜:「黑暗、無助、疲憊、失敗或挫折的感覺,貧乏、空虛與枯竭紛至沓來。」

很可惜的是,在許多情感不健康的教會中,信徒的痛苦、失落、對信仰懷疑、或對服事感到疲憊等常見的現象,常被看成是「異常」、不屬靈。而許多碰到撞牆期的人沒有被理解、牧養,反而漸漸對教會和信仰失望。史卡吉羅卻說,是神帶領我們走向了牆,目的是要讓我們在許多幻象破滅之後,更深經歷神的愛;這反而是一個契機,讓我們從外而內、從表面到深處的生命慢慢被神改變。

穿牆之旅,使我們能更大程度地遭破碎、能夠為奧秘尚未揭曉而感恩、可以更有能力等候主,最後是真正的自由超脫。正如這章的副標題所說,穿牆之旅帶來的是「放下權力和掌控」。但弔詭的是,權力與掌控正是許多教會發生屬靈問題的主要原因。

總而言之,《情感健康的門徒》一書,整合許多心理學與基督教靈修神學的洞見,結合作者自己的心路歷程,是一本非常豐富(可能太豐富)的入門書籍。若是你也對什麼是「屬靈/靈命」感到疑惑,這本書應該可以帶來不少的啟發。

到底什麼是屬靈?我自己有了初步的想法:

藉着上帝的靈引導,能夠真實接受人生的有限與苦難,不為討好他人而活;卻能在群體中找到自己的恩賜、謙卑學習、賦能與他人,活潑有生命力地向着神好好生活。

我安慰自己,在傳統的定義中,我不大屬靈;但藉着這本書發現,至少有新的路徑可以嘗試。

願我們都在這條「屬靈」的道路上,少遇見試探、少點絆倒人,好好生活。

《情感健康的門徒:給每個大人的情感成長學(Emotionally Healthy Spirituality)》
作者:彼得.史卡吉羅(Peter Scazzero)
出版社: 台灣校園書房出版社
線上試讀:https://shop.campus.org.tw/EPreview/Books/A1804/mobile/index.html

2024年3月內容

3月份PDF版


專題

腳踏實地 安穩度日  |  澳洲通膨原因及展望  |  恩典的居所  |  持家有「道」  |  金錢與幸福

天路心語

踏足中東和非洲  |  不肯饒恕的罪比無心犯的錯更嚴重

天倫樂

老爸的百歲壽辰  |  精神健康與家庭關係息息相關  |  從我指尖溜走  |  世界的眼光和善意

生命線

世上真有趕鬼的事嗎?  |  彌迦的警示

智慧之窗

基督教神學與哲學是一回事嗎?

昆士蘭專頁

警民聯絡官回顧凱恩斯抗災  |  關懷原住民族群培養原住民領袖

墨爾本專頁

祂引導我走向新生  |  在信的人 凡事都能

佳美腳蹤

琴鍵裡的奧秘

旅行天地

走近美國──新奧爾良印象

藍山集

一個臉頰親吻  |  詩詞三首: 年終歲首常記神恩厚  |  靠主得勝

閱讀與思考

成為情感健康的人

教會消息

教會消息

健康寶庫

活得快樂 老得漂亮  |  健康資訊

美味人生

  |  豬肉蓮藕卷

信仰情理

全是恩典

國際時事

俄羅斯大選的皇帝新衣

生活資訊

家庭日托服務深受社會歡迎  |  社區短訊

愛心匯點

欣妍父母殘障•子昊私生兒郎

雲彩集

媽媽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