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樂: 「彩虹」迷思 同性取向背後的故事

2018年7月
李飛君(執照心理諮商師)

教會牧師轉介10歲的小雄來接受輔導,小雄情緒不穩定,芝麻小事都會大哭,且有女性化傾向,他喜歡用化妝品和塗指甲油,經常在學校及教會受嘲笑和排擠。
媽媽帶小雄來見我,是個單親家庭,媽媽離了兩次婚、小雄是第二段婚姻所生的。小雄丶媽媽和同母異父正在讀大學的哥哥同住。媽媽坦言顧慮小雄的不穩定情緒和女性化傾向,還擔心小雄的哥哥自從與女友分手後,情緒抑鬱,吸菸喝酒,常常躲在房間不與人交談。一個單親媽媽獨力工作養家和照顧家庭已經不容易,還要面對兩個兒子的情緒問題,壓力很大,所以她經常煩躁,易發脾氣。
我首先幫助媽媽穩定情緒,改善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媽媽是基督徒,願意積極改變自己,我鼓勵她從信仰上支取樂觀和希望的力量,建議她靈修閲讀《荒漠甘泉》,穩定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信心不搖動。我透過遊戲治療(Play Therapy)和小雄建立關係,取得他的信任,慢慢地他把心裡面的感覺和想法與我分享。
小雄的父母兩年前離婚,離婚前的一段日子小雄目睹父母激烈的爭吵、爸爸出手打媽媽、媽媽企圖自殺,家庭暴力使小雄心靈受創傷,容易緊張,缺乏安全感。小雄已經失去了父親,很怕也失去母親,所以常常擔心媽媽是否活得開心,媽媽不笑的時候,他跳舞唱歌逗她笑,小小的年紀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我透過遊戲探索小雄內心世界,他帶來一大堆他喜歡的小玩具,他有豐富的想像力,每個玩具都給它一個名字或故事;他喜歡繪畫,畫得很仔細也很漂亮,都是戰鬥邪惡勢力的圖畫。小雄告訴我,他偶爾會「娘娘腔」,是為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小雄喜歡女性裝扮,是因媽媽曾經說因為有了哥哥,想生個女孩,還說如有女兒會起名叫「佳佳」;小雄一直把這些說話記在心裡,以為如果自己是個女孩,媽媽就會高興,所以他學化妝丶塗指甲油,打造女性形象,這形象也能引起別人關注,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心態,他不喜歡人取笑他,但喜歡人注意他,增加他的自我價值感。
我與媽媽分析小雄這種心態後,媽媽明白過來。媽媽和小雄都是基督徒,小雄愛看《聖經》,小小年紀已經決志信主。媽媽願意我用信仰來引導小雄從迷思中走出來。於是我們一起討論上帝創造人,給予每個人性別和獨特角色。媽媽也讓小雄知道,她接納每個孩子的性別,無論是男是女,媽媽同樣高興,最重要的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活出上帝給予他性別角色的心意。自從媽媽表白後,小雄開始對女孩子的化妝不感興趣,「娘娘腔」也逐漸減少。在輔導裡,我幫助小雄建立自信和自我價值;用言語取代哭號來表達情緒;家庭互動從負面情緒宣洩改變成為正面溝通。有抑鬱情緒的哥哥看到家庭的改變,現在也接受個人輔導治療。
彩虹同性戀者爭取性取向自由,背後可能有後天環境與經歷的因素。筆者曾經輔導過一位女士,她因丈夫有外遇而婚姻破裂,因為與丈夫在婚姻關係痛苦地糾纏,患上重度抑鬱症,她的兩個兒子後來都選擇了同性戀。孩子經歷父母在婚姻裡的痛苦,有部分孩子會對異性戀產生厭惡或恐懼感,以致可能選擇以另一種性取向來避免重蹈父母的覆轍。
「彩虹」的選擇,不一定是真正自由的選擇,背後有可能是家庭創傷影響下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