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
映霞
於我而言,以弗所古城是我這次土耳其行程中最重要的一站。
最初遇見「以弗所」這三個字,大約是我十八歲,讀《聖經》的時候。從此,這三個字就從沒有忘記過,同時我也知道了世界上曾經有一座偉大的城市,叫以弗所城。
我一直以為每個人都會和某個字、某段文字或某首詩歌,有些親切、甚至相見如故的緣份。「以弗所」這三個字,最初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寧靜的愛,和一份歸宿般的感覺。
後來,我特地去查找並詢問了幾位希臘語文字學者,知道了在古代「Ephesus(以弗所)」一詞是「熱心和愛」的暱稱。古代人要說一個人很熱心,會說他是「以弗所人」。
頹垣斷壁
今天,我終於來到這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以弗所城。
歷盡三千年的輝煌和滄桑,以弗所古城如今只剩下頹垣斷壁。不過,撲面而來的宏偉壯觀的結構,精美的建築斷塊,和殘留的人像雕塑,還是讓我驚嘆,深深地震撼。
有那麼一瞬,我感到它比雅典的衛城更加有一份藝術上的和諧和偉大。
以弗所城建於公元前10世紀,早期是古希臘城邦,是由愛琴海沿岸的愛奧尼亞人興建。在古羅馬時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
它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基督教在此盛行了一千多年。耶穌的母親瑪利亞和聖徒約翰的晚年都在此生活,直到終老。瑪利亞的故居現仍在那碧綠的山頂上。
舊日榮光
古城幾經沉浮後,最終在公元6世紀,因港口完全被注入的愛琴海泥沙淤滿而消失。但它留下的遺蹟,仍然足夠讓我一瞥其舊日榮光。
沿著長約3公里的坡路邊行邊看,沿途的遺蹟主要是神廟、街市、公共浴池等。其中阿耳忒彌斯神廟、圖書館和戲院又是重中之重。
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的巨大神廟(Temple of Artemis),雖然僅殘剩幾根大理石浮雕石柱,但赤裸在天空下的它們,仍然氣勢非凡,彷彿述說著當年盛極一時的驕傲。
據史料記載,神廟裡15米高的阿爾忒彌斯木質雕像,鑲以黃金和寶石,金碧輝煌。神廟內部全部精美絕倫的大理石裝飾,是當時最著名的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Pheidias)等人的作品。當初考古人員在四米以下的淤泥裡發現古城時,不敢使用鏟子把它給挖出來,而是用刷子一點一點地把泥土給掃乾淨,才使神廟殘剩部分漸漸顯露它原來的面貌。當然英國考古隊是不會忘記把神廟裡最珍貴的部分帶回大英博物館的。
在古城兩條大道的交叉路口,即古城的中心,就是最著名的以弗所古城圖書館。圖書館建於公元135年,是一座上下兩層的大理石建築,最盛時藏書有一萬兩千卷。如今的廢墟上,只有16根大理石柱支撐的正立面,上面有四個壁龕,從左到右分別豎立著四尊雕像,分別代表智慧、命運、學問、美德。
古道尋蹤
我靜靜地走在這不朽的藝術和輝煌的建築之中,仿佛有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但我知道這些還不能滿足我。我在藍天下,在克里特斯大道上,在殘垣斷壁中,繼續尋找一個愛的腳步,甚至是一個我追隨的靈魂。
「因他使我們和睦……拆毀了中間隔斷的墻……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的愛裡同歸於一。」
我在尋找保羅,那個寫下《以弗所書》的聖徒保羅。
保羅第一次到以弗所是在公元54年春季,為時甚短,因為他要趕赴耶路撒冷,以償還所許的願。以後他曾有三年之久的時間在以弗所工作。《以弗所書》是保羅年事已高,人生道路快要走完,在監獄裡寫就的書。他寫出了屬愛的生命,如何「從創立世界以前」到「日期滿足的時候」,最後「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
童年回憶
想到屬愛的生命,我的思緒又跳到了七十年代初期的上海,想起了我小學音樂教師洪老師那張永遠和藹的笑容。想起了即使在那無情殘酷的年代,他也永遠是學校所有教師中對學生最慈愛的老師。
當時洪老師已近五十歲,也不知他和小小的我是怎麼結緣的,只知道他特別喜歡我這個不愛說話的女孩。
我也不記得那天是什麼事情到他家,然後他又怎麼帶我去那個位於上海虹口、已經廢棄了二十幾年的老教堂。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天他為我幼小的生命播下了一顆愛之種子。
那天,當他用手中一把泛著歲月點點銹斑的銅鑰匙,打開那把雕刻著精美花紋的鎖。當他用力推開右邊那扇沉重的大門後——
黑暗中,一束陽光,正絲絲溫暖地透過穹形的窗戶,照入空無一人的大廳。五光十色的玫瑰花玻璃上積滿的灰塵,彷彿是層層面紗,隔開了外面城市的寒風和車水馬龍的街道。
腳下木質的地板,走在上面有微微吱吱的聲響。教堂的正中央,上方是一尊布滿灰塵的人物雕像,那人正揹著一個沉重的十字架。這時走在前面的洪老師回過身,輕輕地對我說:「這是受難的耶穌。」
「誰是耶穌?」
「這人為什麼要受難?」
……
一連串的問題,從我稚嫩的聲音中發出。
教堂琴音
一束反射的柔光,把洪老師的影子緩緩拉長。他沒有回答我提出的任何問題,只是走向了教堂角落旁的鋼琴。
「有了好牧人的守望,羊兒便可以安心地吃草。有了主的保護,我便可無憂無慮,天下可以安享太平。」
悠悠天籟的琴音,柔柔祥和的歌聲,頓時讓我小小的心充滿了一份從未有過的安寧。我一個人靜靜地站著,任憑舒坦的音樂把我帶到藍天下,帶到曠野中。我彷彿看到了一個正在向前行走的牧羊人,回頭朝我招手微笑。
時間定格,畫面靜止。
一道愛之光,瞬間就在我幼小的心裡閃爍、紮根。
時間流淌,時光輪轉。
許多年後,我才知道他唱的是一首聖歌,一首巴赫獻給上帝的愛之歌。
許多年後,我才知道他和幾位基督徒在那個橫掃一切的年代,是如何用他們心中的《以弗所書》,用真正屬愛的生命,用他們的一言一行來傳播愛。
從兩千多年的虛墟,到聖徒保羅和洪老師,我邊走邊想著人類的歷史和個人的生命……
人類的歷史就是一代代人的活動。而人類的每個人的生命,向前看是無終之永遠,向後看則是無始之永遠。
而永恒貫徹其中的,永遠是《以弗所書》中的愛與和睦。
一個人,一座城,終會在地上消失,或成為廢墟。但,愛的活水會湧流到永永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