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 直面喪偶 重整人生

2019年7月   

羅勵鵬

「喪偶」是一件不希望發生,卻幾乎是不能避免的事情,因為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如《聖經》的《傳道書》說:「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喪偶之後,首先要處理的應是哀傷的問題。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Dr. Mardi Horowitz曾說:「『親人的死亡』是典型的心理災難,是對我們大多數人那『潛意識上個人無敵感』帶來沉痛的打擊」。他解釋在哀悼至愛親人離世後的哀傷期間,有些人會在個人情緒上起伏波動,覺得親人在生時自己做得不夠好,有很多的虧欠;也有人會對以往的日子產生極度的懷念,甚至在心中不能接受親人是已經離世的事實。他提到要待哀傷期過後,才可以回復個人正常的生活。
對相信耶穌的人,知道神已給所有信靠耶穌的人有永生的確據,喪偶的哀傷就不是絕望的哀傷,配偶的離世,只是身體暫時的離別,心靈裡卻沒有真的永別,因為《聖經》形容信徒的死只是「在耶穌裡睡了」,將來在永恆裡還有復活的生命,可以在天堂重聚。
儘管如此,喪偶仍是人生中很悲哀的事,但也可以化悲哀為力量,燃亮生命的光輝。《荒漠甘泉》的作者考門夫人就是其中的例子。她二十歲時與查理考門結婚,後來夫婦二人奉獻成為宣教士,於1901年開始在日本、韓國等地傳福音,逐家佈道,建立多處聚會點。當他們正準備把福音事工伸展至中國。就在這時,考門先生患了嚴重的心臟病,醫生要他們返回美國靜養。考門夫人日以繼夜長達六年的時間服事丈夫,直至他離世。考門先生離世之後,考門夫人立即擔起丈夫尚未完成的工作。次年,她就來到上海,興辦聖經學院,建立禮拜堂等。
在考門先生六年患病期間,考門夫人從《聖經》和一些基督教書籍中得著很多患難中的幫助和鼓勵,使她得著力量度過困境。考門先生死後,考門夫人便把這六年中從《聖經》中的領受,和所看過的一些書籍和單張中的文章重新整理編排,輯寫為《荒漠甘泉》這本書。書中有365篇簡單的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以一兩節的《聖經》經文開始。這本書已銷售超過千萬冊,並翻譯為20多種語言,成為了很多人的祝福。
願正在經歷喪偶的朋友,可以同樣從上帝的話得到安慰和鼓勵,得著力量和盼望,走過人生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