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澳洲飲食文化的變遷

2018年12月
黛安

聖誕節來臨,很多國家時值隆冬,白雪皚皚,歡度白色的聖誕節。南半球的澳洲卻是熱浪滾滾的夏天。澳洲的海岸線很長,有豐富的海產資源,所以澳洲的聖誕節大餐以吃海鮮為主,當然傳統英式火雞加曼葉莓醬和乾果布丁也是不可少的。
澳洲大約有200種不同的種族和文化,成為全球最多元文化的國家之一。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將原居地的飲食習慣也帶到了澳洲,經過兩百多年的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澳洲飲食文化。

原住民飲食
澳洲原住民是這塊土地上最早的居民。長久以來,他們過著原始的生活,狩獵袋鼠、鴯鶓等動物作食物。蛇、蜥蜴和昆蟲,也是他們的食物。他們還有特別的捕魚方式,也能潜水捉小龍蝦,用火烤了吃。植物方面則採集野莓、野果等等。到二十世紀30年代,原住民水果如百里香、紅醋栗或木槿、野生覆盆子和本地黑醋栗才被採摘以供家庭使用。在澳洲的河流有一種金鱸魚,味道鮮美。烹調方法上,除了生食,就是簡單燒烤。

歐式的湧入
澳洲的農業和畜牧業,都是英國人抵達澳洲後,著手建立起來的。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都有大量農民飼養牛羊和家禽,提供肉食和奶類製品。小麥栽種則遍於整個澳洲。因此,牛肉、羊肉和小麥,很快成為澳大利亞人的主要食物。為了方便,早期的移民開始用牛羊雞肉,製成餡餅。與此同時,簡單的燒烤也逐漸普及。
澳洲的飲食文化主要受英國和愛爾蘭移民影響,烹飪有很多獨創性和創新性。十九世紀中期,大批愛爾蘭人來到澳大利亞,他們用肉、土豆和其他一些蔬菜一起煮食,這被廣泛採用,因為可以夾在三明治中,懸掛在明火上的鐵製鍋中煮熟。儘管十九世紀牛肉消耗量更大,到二十世紀初,最普遍的卻是羊肉。新的改良牧場使羊肉更容易獲得,到二十世紀30年代,羊肉成為澳大利亞人的喜愛,特別是羊扒。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量歐洲人湧入澳大利亞,尤其是來自地中海的意大利、希臘、土耳其和黎巴嫩,以及來自波羅的海國家和俄羅斯。新鮮的茄子、西葫蘆、番茄、橄欖、辣椒和大蒜在悉尼街頭出售,進入批發食品市場。許多悉尼人第一次看到這些食物。
在南澳大利亞的巴羅薩山谷(Barossa Valley),有意大利和德國家庭的結合,他們製作的鳳尾魚、鹹味香腸和熏製的肉類,以及意大利麵和披薩的製作,改變了澳大利亞的美食傳統。
野餐雖然不是澳大利亞特有,但它已成為擺脫社會障礙的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從而為平均主義的精神做出貢獻,成為重要的社交活動之一。自二十世紀2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人又愛上了燒烤,大型戶外活動中常有燒烤。燒烤原料有排骨、香腸、蝦、扇貝、雞肉和鵪鶉等,肉有時腌製和串燒。2014年,澳洲總理艾伯特請各國領導人吃的國宴就是澳洲的燒烤。

多元的影響
十九世紀50年代的淘金熱,來自歐洲、美洲和亚洲的移民湧入,形成多元文化影響下獨特的澳大利亞飲食。繼十九世紀中期的金礦、錫礦和珍珠業的發展,唐人街在澳大利亞出現。有餐館、麵館和肉店。中國人在水資源匱乏的地區供應了非常有價值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在澳大利亞各個大城市建立了中國餐館。廣式烹飪大受歡迎,因為可以同時吃到新鮮水果和蔬菜、魚類、家禽和豬肉。現在走在悉尼街上,你可以吃到各種味道的唐人餐。
四川美食以及印度和泰國咖喱啟發了咖喱特色飲食,出現在主流的澳大利亞餐廳菜單上。1984年,安德烈·布萊克(Andre Blake)的「紅花醬咖喱蝦」還被認為是新鮮的澳大利亞烹飪的代表。泰國雞肉綠咖喱在2010年最受歡迎的10種菜餚中被列為第四。
二十世紀70年代後期,越南難民的湧入帶來了特別牛肉粉,不久泰國菜又流行起來,馬拉餐、日餐、韓國菜餐館興起,亞洲餐館佔了一席地位,意大利餐也風行。

咖啡也移民
在淘金熱期間,歐洲和美國的移民帶來了咖啡。從十九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港口城市湧現了咖啡帶。今天墨爾本和悉尼的咖啡都是很有歷史的,伊萬·列賓(Ivan Repin)在咖啡廳的入口處烘焙咖啡,誘人的香氣會吸引路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到訪悉尼的美國軍人,進一步刺激了咖啡的消費。二十世紀50年代政府取消了對咖啡進口的控制,恰逢一大群熱愛咖啡的移民到來。到了60年代初期,悉尼郊區出現了咖啡休息室。咖啡成為悉尼文化的一部分。

豐富加健康
澳洲的家常菜是沙拉、意大利麵、羊扒、牛扒和泡沫咖啡。澳大利亞人經常在餐廳和家中享用意大利、希臘、中國、印度和越南的美食。來自中東和非洲的移民也在影響我們的口味和風格。
自助餐也很盛行,在高級的酒店,你可以吃到很豐富的西餐自助餐,當然價格也相對貴些。
近年來人們又想回歸家庭菜的模式,電視節目開設了很多的烹飪比賽,讓更多的人學會做飯,可以為自己做健康的飲食。

代表性食物
除了以上已介紹的餡餅和咖啡之外,還有如下食物:
維吉麥:是一種醬料,用來塗上麵包食用。
帕夫洛娃:1926年創作的蛋糕,是一個相當標準的蛋白酥皮,上面覆蓋奶油和水果。
拉明頓蛋糕:海綿蛋糕塊浸在融化的巧克力混合物中,覆蓋著磨碎的椰子。
Anzac餅乾(澳新軍團餅乾):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8),婦女們用燕麥片、椰絲、麵粉、黃油、蜂蜜、糖和小蘇打製成的甜餅乾,送給前方作戰的士兵吃,現每逢澳新軍團日,都會吃這餅乾。
生蠔:悉尼海港的任何一個海岸都可以找到的甜美的悉尼岩牡蠣(又稱生蠔)。
袋鼠:紅酒袋鼠尾或袋鼠尾湯是很好吃的。
鸚鵡派(Pie):包入鸚鵡肉的餡餅,它充滿了甜美的棕色肉汁,流行了數十年。
含酒精飲料:朗姆酒、啤酒、葡萄酒、生薑啤酒,其中葡萄酒是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含酒精飲料。
茶:比利茶(Billy tea)是很傳統的澳洲茶藝,現已成為旅遊觀光項目。澳大利亞人把茶當作通用飲料,在澳洲的超市,會看到很多來自各國不同種類的茶葉。
南瓜:南瓜麵包是南瓜節食譜,南瓜烤餅是澳大利亞的象徵。
願大家在聖誕節享受這一切飲食的豐富的同時,更能得著聖誕節的主角——耶穌基督所賜的生命的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