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精華: 孝敬母親的乾隆帝

2017年11月
畢珠

《母子觀燈》
家宴觀燈例節前,清暉閣裏列長筵;
申旗介壽哪崇信,寶炬瑤檠總鬥妍。
五世曾元胥繞侍,高年母子益相憐;
扶掖軟榻平升座,步履雖康養合然。

──清•愛新覺羅弘曆

在中國歷代的帝皇中,清朝的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可算是最有福氣的。若與歷代英主比較,他不像康熙那樣,八歲踐祚,被顧命大臣欺負;也不像唐太宗那樣,兄弟相殘,才能登基。他沒有像漢武帝一樣,家庭變亂,誤殺皇后及太子。他晚年時讓位與太子,自封為太上皇,享盡清福;同樣作過太上皇的唐明皇,卻是在安史之亂,楊貴妃被殺的殘局下,讓出帝位的。他一生自幼到老,一帆風順,享盡榮華富貴。

乾隆皇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主後1711年),是雍親王(後來的雍正皇)的第四子。童年時聰明俊秀、身體強健,甚得祖父康熙喜愛,很小就把他接到宮中,親自悉心教養。他讀書過目成誦;學習射騎、火器及武功,都得心應手。八歲時,他跟隨康熙去打獵,康熙請武士教他射熊,誰知他才上馬,熊便向他撲過來,康熙緊張地拿起御鎗,射死那熊;但小乾隆卻安定自若,一些兒也不害怕。後來康熙對他的妃嬪說:「這孩子的命貴重,將來福氣一定比我大。」

據說,因康熙有心把帝位傳給乾隆,才選中雍正繼位的。乾隆廿五歲登基,那時清朝經過康熙、雍正力圖精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乾隆即位後,不用花太大的努力,就把國勢推達高峰,締造了文治武功的全盛時期。乾隆喜愛文學,詩詞歌賦無所不精,又寫得一手漂亮的行楷。他在文治之外,更有十全武功,因此晚年時自號為「十全老人」。他對母親的孝敬,更為世所稱頌。

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是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因父親官位卑微,十三歲進入雍親王府時,只是一名「格格(姬妾)」。後來生下乾隆,母以子貴,雍正做了皇帝後,就把她冊封為熹貴妃。她對獨子乾隆,愛護備至,建立了深厚的母子感情。乾隆即位後,把母親奉為崇慶皇太后,並追封她為孝聖憲皇后。

祟慶皇太后移居慈寧宮,乾隆不但給她豐富的供給,並在她有生之年,每次南巡北狩,都把她帶在身邊,以便晨昏定省,共聚天倫。她六十、七十、八十歲,乾隆都為她做大壽,而且越老越隆重。在太后壽辰的一個月前,京城之內已張燈結彩,壽辰前三天起,乾隆就開始給母親「日進壽禮九九」,壽辰當天的慶典,更是極盡奢華。乾隆對母親的孝順,也可從他的詩中可見,如

《中秋日侍皇太后》:
南壽東朝祝南極,承歡北塞擬西池;
以天下養樂莫大,值秋日佳景更奇。
動桂浮蘭彼徒爾,慶宵綺節此事宜;
由來家法貼千古,松鶴延齡共有詩。

但乾隆孝順母親,也不是沒有原則的。在他登基後不久,太后派宮監向他要求,重修順天府的一座破廟。他雖然順服地做了,但卻馬上下旨責備宮監:「汝等嘗侍聖祖,幾曾見昭聖太后當日令聖祖修蓋廟宇?嗣後當奏止。」

原因是怕此例一開,各處僧道借化緣為由,不時向宮中要求恩助,造成國家迷信佛道的風氣;更怕子孫後代,引以為例,陷國家於迷信之中。乾隆對於佛道,一向不縱容,他一登基後,即把僧尼道士趕出圓明園;又禁止宮眷與僧尼來往。他這樣做,是十分智慧的。上帝在「十誡」中說: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象……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乾隆皇因孝敬父母,不沉迷佛道等拜偶像的宗教,而一生蒙福,與他敬畏上帝的祖父康熙一樣,在位61年,88歲才逝世,可謂福壽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