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澳風情: 工業城市紐卡素

2017年7月
圖文:鄺銘康

20世紀的紐卡素,與19世紀最不同的地方,是多了BHP鋼鐵廠(Broken Hill Proprietary)。在1911年,BHP選擇在紐卡素設廠,基於附近有大量煤礦,有肯特河提供源源不絕的水,又有海港碼頭。在其88年的鋼鐵生產中,BHP決定了紐卡素的命脈。

鋼鐵巨人BHP

BHP首先購入紐卡素河岸的黃金地段,至於河北的沼澤地,公司將之改為可用之地,並在其上建築製造鋼鐵的各樣設施,包括碼頭、運送煤炭的鐵路網等。讀者可以想象,BHP每天24小時不停地生產鋼鐵,火車也會不停地運送煤炭;至於船隻,則會將鐵礦從遠處運來,離開時,載著製成的鋼鐵,運送到世界各地。居住在悉尼的朋友們,當你經過悉尼大橋時,不妨加以留意,大橋的鋼鐵就是從BHP生產的。

二次世界大戰後是BHP的全盛時期,僱用的工人竟達12,000人,加上其所產生的副業,製造了千多個就業機會。鋼鐵廠不知餵飽了多少個家庭,也造就了不少工業人材。除了帶動經濟之外,因著BHP的運作,還設立了紐卡素大學和工業學院。難怪,住在紐卡素的人對BHP的感情如此濃厚!

不過,有其利也總有其弊,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在河北岸,原本是鳥兒天堂的沼澤區已不復見。長期重工業的排放,令河場受到重金屬和化學用料所污染。紐卡素沿岸本有長堤,最宜垂釣活動,但現在釣魚者卻鮮見,可能大家都知道魚也受了污染。

往事只能回味

1999年9月30日,BHP鋼鐵廠宣告關閉,當時被聘用的2,200多名僱員,依依不捨地步出廠門。他們的家人在廠門外擁抱他們,有人帶著歡笑,更多人流著眼淚。一代「巨人」從此消失,但它也留下不滅的回憶。

位於紐卡素市中心、歷史悠久的Honeysuckle鐵路車間,現成為紐卡素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除了展覽早期原住民生活,介紹紐卡素的特色和移民生活外,也展示了紐卡素兩個主要重工業的運作,一是採煤,另外就是鋼鐵工業。在重工業的展覽區中,展示了BHP往日的圖片,也放置了一些重型工具,讓人可了解鋼鐵生產的過程。紐卡素博物館是免費的,甚值得參觀。

畫家眼中的她

澳洲出色的女畫家瑪格麗特.奧利(Margaret Olley 1923-2011),曾兩次獲得澳洲畫界中最重要的大獎Archibald Prize。在1960年代,奧利女士首次踏足紐卡素,便對這個城市情有獨鍾,她甚至購買了幾間屋宇,能以不同的角度去觀賞這城市。

奧利女士對紐卡素有獨特的看法,她說:「這是一個工作的城市,相當男性化。你會不會用女性去形容紐卡素呢?絕對不會。巴黎是女性的,至於紐卡素,絕對是男性!」

不少人不喜歡重工業,奧利女士卻獨排眾議,歡迎BHP鋼鐵廠的存在。她如此回味過往的歲月:「鋼鐵廠總是嗡嗡作響,如脈搏跳動。在晚上,這更為明顯,你幾乎可以聞到機器的味道,聽到機器的聲音。在紐卡素城市的小丘上,你可以清楚聽到它們不停的運作。這就好像一個嬰孩,靠近母親的心臟,感受她的心跳。你可以聽到它在悸動。」

畫家大多喜愛畫人物或山水,但奧利女士的作品,卻大部分是以紐卡素的工業為題。她喜愛畫忙碌的海港、BHP鋼鐵廠的運作。她有不少作品,現存放於位於Civic Park旁的紐卡素藝術館中。筆者曾親訪該展館,為的是目睹奧利女士的大作,可惜事與願違,她當時的作品不在陳覽中,惟有買下幾張明信片,失望而回。

當BHP關閉時,大部分人擔心的是失業問題,而奧利女士感慨的,卻是紐卡素失了它的外貌。讀者或可親自到訪紐卡素,看看你是喜歡它昔日工業城的樣子呢,還是今天改裝為旅遊城市的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