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社論)華人教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18年3月
羅勵鵬牧師

「華人教會」,顧名思義是指由華人所組成的基督教教會。1985年我從香港移民到澳洲,當時悉尼的華人教會寥寥可數,應該不超過十間,而稍具規模的教會就更少。時至今日,悉尼華人教會數目已超過100間之多,在星期日有500會眾參加聚會的,大約也超過十間以上。

過去

悉尼華人教會過去的發展,主要包括粵語事工、英語事工和國語事工三方面。
粵語事工,指向講粵語人士的福音事工。在80至90年代,大部分的移民都是從香港來的,以講粵語為主。有一部分人在香港已參加教會,來澳洲後自然也希望能參加用粵語崇拜的聚會。有些人在香港時並沒有參加教會,來澳後也樂意來教會,一方面可以認識與自己文化背景相同,所謂「同聲同氣」的香港人;另一方面在教會裡也可以找到「身在異鄉為異客」所祈盼的支援。另外還有不少從香港來的留學生。80年代至20世紀結束前,可以說是華人教會粵語事工發展最蓬勃的時期。
澳洲是說英語的國家,在這裡成長的華人子女,很自然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而中文則為第二語言。華人教會為配合這些年輕人的需要,發展英語事工是必然的事情。過去十多年,一些華人教會的英語崇拜人數,已有超越粵語堂人數的趨勢。
根據統計,在澳洲說普通話的人口,從2001年的139,286人,到2016年增加至596,711人。這四倍以上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和留學生等。因此國語事工已成為華人教會發展的重要策略;甚至一些近年新成立的教會,是以國語事工為重點,以說普通話人士為主要服侍對象。
以上的簡介,讓我們看見華人教會其中的特色,就是一個滙集了兩文(中文、英文)三語(粵語、英語、國語)的群體。

現在

無可置疑,新移民為華人教會帶來很多發展的契機。教會應把握這些契機,主動地接觸新移民,把關愛和支援帶到他們當中,讓他們更容易融入澳洲的主流社會。很多新移民對英語的學習感到困難,教會不妨在這方面下多點工夫。
當然教會最重要的使命,是把整全的福音,就是耶穌基督捨身救世人的信息,傳給那些以前未曾有機會聽過福音的新移民。
由於「回流」問題,在過去十多年間,華人教會的粵語事工不但出現了「平頂」現象,甚至有「滑落」的情况。我認為,華人教會是時候去調校粵語事工,要知道澳洲還有很多講粵語的老移民。據2016年統計,在家中以粵語為主的人仍有280,943人,其中大部分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教會應擺放更多的資源,把關愛帶進粵語的群體當中,特別是長者和需要特別支援的人。
同時提醒信徒,在我們所認識的親友中,仍有很多人在救恩的門外,因此還要繼續地努力,讓這些親友也可以得著福音的好處。

未來

未來的策略,即要為真理而發聲,為福音作見證。
在是否讓「同性婚姻立法」的過程中,喚醒了一向對政治不感興趣的華人教會,讓教會團結起來,發出反對的聲音。雖然澳洲「同性婚姻立法」已在國會通過,但教會並不因此而氣餒,反而是更勇敢地站起來,為真理發聲,爭取宗教自由。基督徒更應持守《聖經》真理,時常為福音作美好見證,「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你們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腓立比書》二章15-16節)
此外,要傳愛心至社群,播道種於萬民。主耶穌在世傳道的時候,特別關心當時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祂把福音傳給那些被看不起的人,把安慰帶給憂傷的人,也為患病的人帶來醫治,更為那些頂撞祂的人禱告。教會豈不應學效主耶穌的榜樣,把更多的關心和愛心,以實際的行動傳送到社區當中嗎?
另一方面,澳洲是一個多元文化,由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所組成的國家。因為這特色,讓生活在澳洲的人,有很多機會去接觸其他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華人教會應突破以往的傳統,不單只向華人傳福音,也要把福音種子撒播到其他種族當中,著實地履行基督所吩咐的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