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說藝: 對白雜談

2018年9月
江河

在一部作品中,對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有些對白,也許只是短短的一句話,卻對刻劃人物,起到關鍵的作用。

作品中的對白
有一部電影,主題講一名中國女兵和一位美國飛行員的愛情故事。其中有一個場景:當女兵在護送這位飛行員轉移時,途經她的家鄉,而她的父親正是當地的寨主;父女久別重逢,眼見女兒已長大成人,父親的內心百感交集。由於女兵的父親不在故事的主線上,因而影片不可能有太多的篇幅去描述這位父親多麼疼愛他的女兒;這時,導演(或者是編劇)巧妙地運用了一句深情對白:「我有時想,應該再抱你一次,可是一轉眼,你已經大到不能抱的個頭了。」將父親對女兒的深愛表露無遺。
估計很多人都看過《阿甘正傳》。阿甘和珍妮的友誼始於童年。阿甘有輕度智障,但憑著一股蠻勁,做每一件事都特別專注,無論在運動場,在戰場,在退役後,都能發揮恩賜,建功立業,生命充滿傳奇。可是珍妮卻很不幸。她小時候被獸父性侵,長大後交往損友,到娛樂場所祼唱,而且吸食毒品,人生一塌糊涂。當珍妮回來找阿甘時,已經身患絕症。阿甘向珍妮求婚,珍妮卻沒有馬上答應。這時,阿甘對珍妮說﹕「我不是個聰明人,但我知道什麼是愛。」這句不到一分鐘的對白,幾乎轉瞬而過,卻展示了阿甘最真實的內心世界。阿甘說的是!他知道什麼是愛。從第一次相遇,直到珍妮去世,無論珍妮做過什麼,生活糟糕到什麼地步,阿甘的愛永不改變。愛是「恆久忍耐」、「永不止息」,這一點貫穿於阿甘的一生。當珍妮的生命終於回轉,阿甘完全的接納。他沒有計算珍妮的錯,沒有一句責備的話。他們倆在一起的最後時光,阿甘給予珍妮最好的服侍。珍妮為阿甘留下親生的孩子,使阿甘對珍妮的愛,在孩子身上得以傳延。

生活中的對白
記得廿多年前,筆者初進教會,一連三個月,每禮拜的聚會都去了,可是不僅一無所獲,還對那裡的傳道人,留下較差印象。後來我們(夫妻倆)轉到另一間,沒幾天就有牧師來家裡探訪。閒聊中,提起先前所去的那間教會,我就將三個月來的所見所聞,一股腦兒地吐出來,說那位傳道人怎樣怎樣。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什麼叫論斷別人。牧師安靜地聽著,等我都講完了,他才緩緩地說:「我們都是靠神的憐憫過日子。」他的聲音很輕,好像是對他自己說的。但我聽得非常清楚,而且立即感受到其中的重量。
我有兩個孩子,當他們還小時,我問女兒:「囡囡,你知道爸爸愛你嗎?」
「當然啦,這還要問?」女兒會毫不遲疑地回答。
我也常常問兒子:「乖仔,你知道爸爸多麼愛你嗎?」
「你問過我一百萬次了。」有一次,兒子居然這樣回答。他的意思是,我問過他無數次了。
其實這無數次的問答,是無數次的確認:他們是被愛的孩子。
如今,女兒已出來工作了,兒子也讀大二了。
今年的父親節,女兒買了一副散步時攜帶的啞鈴、放在車上用的餐具,還有一個真皮錢包作父親節禮物;兒子請爸爸去咖啡廳吃早餐慶祝,他現在為五、六個學生補習功課,開始有收入了。他沒有問:「爸爸,你知道我愛你嗎?」但是我知道。

《聖經》中的對白
《聖經》中有海量的對白。其中有上帝的吩咐:「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世記》二章16-17節)有上帝的呼喚:「你在哪裡?」(《創世記》三章9節)有耶穌的呼召:「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太福音》四章19節)有耶穌的宣示:「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有耶穌的教導:「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章26節)有耶穌的責備:「你們法利賽人有禍了。」(《路加福音》十一章43節上)有耶穌的命令:「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約翰福音》十五章12節)有耶穌的預言:「過兩天是逾越節,人子將要被交給人,釘在十字架上。」(《馬太福音》廿六章2節)有耶穌的囑託:「你(彼得)牧養我的羊。」(《約翰福音》廿一章16節)以上引用的對白,只是整本《聖經》的點滴而已,但每一句都富含著真理。就像永遠湧流的清泉,使我們的生命得著澆灌、洗滌、滋潤、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