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工作重整 生命再思

2020年10月  

水牛

2020年2月初,正當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我的工作單位,澳洲一大銀行,啟動了緊急的業務連續計劃。這計劃可以說是史無前例,試用新的工作模式,重整工作的地點、同事之間的互動、科技之使用等。

居家工作

我部門中每一位同事都要儘量留在家中工作。每一位同事都配備了個人電腦、手機、網絡安全的互動軟件,在家中接上互聯網到達公司的雲端和世界各地的不同數據中心。

這工作的重整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畢竟人是社交的動物,當面對長期獨自的工作環境,會有很大的適應和挑戰。雖然每天省了上下班的時間、舟車勞頓的體力付出、交通費等,但每天工作都是要朝八晚七。有時我發覺自己除了去喝水和上廁所外,大部分時間都得坐下、開會,一個接一個,耳朵不停戴著耳機。

一般來說,在個人工作的環境中,沒有同事之閒談,換成了接送兒女上學放學、弄午餐、洗晾衣服等等家庭事務,和家人多了很多相處的時間。如果家人之間關係不和,或有家暴問題,情況可能變得更難處理。

在高度倚賴科技的環境下,如果互聯網、軟硬件、電力供應等出現任何問題,工作便會隨時受到影響。

我部門中多位同事和家人在過去數月有感到不適的時候,需要檢測。可想而知,大家都會感到無形之壓力。

回應改變

為了回應工作之改變,我們銀行定下了明確的目的(Purpose)和價值(Values),讓每一位同事清楚知道我們要服務的對象、目標,及其對社會、經濟和客戶理財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部門主管,我當然要身體力行,以「人重於事」之標準和態度好好去關懷同事的身心健康。

我鼓勵同事盡力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每天要有慢步、運動、休閒的時段。我相信如果同事的家庭、配偶,能健康、快樂、滿足,他們一定會努力工作和有好的表現。

我會每日都去輪流欣賞、讚賞和鼓勵一些同事,亦推動每一位同事都同樣去做。部門安排了一星期三次之早晨視象會議,互相問候,談一談今天的工作焦點、進度,有沒有任何需要。

我們也訂立了一個社交契約(Social Contract),大家都要儘量遵守。這契約包括會議要準時開始,準時結束;午餐時間不會開會;開會時要投入;使用視象會議等等。

我們每一季都會訂下目標和重要成果(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每兩星期一個Sprint衝刺,有目標地達到工作的成效。

生命再思

經過差不多六個月的工作重整,我發覺自己都慢慢習慣了新的工作模式。居家工作需要個人的自律。雖然沒有其他同事或上司在旁,大家都要努力,堅守崗位,盡上職責。

《歌羅西書》三章22-23節說:「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心存誠實敬畏主。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工作是每個人的責任,是神所賜的恩典和托付。上面這段經文,是我要學習的功課。

多年前,可口可樂總裁Bryan Dyson對一班專上學院畢業生演講,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試想像生命好像一個遊戲,你要在空中雜耍五個球。這五個球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靈魂。你會很快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其他的球都是用玻璃做成的。橡皮的球跌下會再彈起。但如果家庭、健康、朋友和靈魂的玻璃球跌下,便會受到很大的損壞,或者不能再回復。」

同樣地,我學會了要好好珍惜我身邊的人,亦看重與神的關係,我接受了基督耶穌作我的個人救主,和我生命的主,倚靠神過每天或順或逆的日子,好好安排生命中的優先次序。人生遇到苦難和突發的難處屢見不鮮。例如在2008年,我在舊公司被解僱,心感徬徨,因為我是負責養家的。新州在2019夏天出現森林大火,損失慘重。現今世紀疫症,受感染的人數已超過三千萬人,死亡人數100多萬人。全球失業人數大增,單是澳洲已有超過100萬人失去了他們維生的工作。

主耶穌曾作以下比喻:「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馬太福音》七章24-27節)

如果我的生命像房子建基於主耶穌的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擊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2020年一個新興的詞彙是「社交隔離」。在公司或公共場合,每人都要戴口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要保持1.5米以上。如果這是新的正常,很難想像將來的人際關係會變得怎樣。歸根究底,大家都是害怕受到感染。這時,我們需要抓住上帝給我們的應許,如《詩篇》一百廿一篇7-8節所說:「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災害,祂要保護你的性命。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

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生命的歸宿。如果我得著主耶穌的救恩,誰人能拿走我的平安呢?
結語

在嚴峻的疫情下,工作的重整為我帶來很多的適應和學習。如果我的生命從中得著建立、更新和改進,這更是危機中美好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