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集: 張學恭──主的忠僕

2021年4月‭ ‬

編寫/啟之

張學恭‭(‬1897-1962‭)‬,出生於中國山東省濰縣偏僻落後的河西村。這個地方很早就有西方宣教士的足跡,其時有一位來自美國加州的傳道人李恩惠宣教士‭(‬Grace Mary Rowley‭)‬,她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張家。張學恭的祖母是第一位接受福音的人,後來祖父也相信了主耶穌。從此,福音的種子在張家代代相傳。

豐盛恩典

1912年,張學恭就讀於廣文中學,後得李宣教士的援助,畢業於山東基督教大學(後來改名齊魯大學,現為山東大學)和華北神學院。1928年秋,李宣教士又資助張學恭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受神學裝備,畢業後又往芝加哥慕迪聖經學院‭(‬Moody Bible Institute‭)‬進修。1930年張學恭學成返國,受當時華北神學院院長赫士博士邀請,回神學院任教。進修期間,他完成了第一本宣教專著《個人佈道》,返國之後陸續著有《約翰福音講義》、《教牧書信講義》、《歌羅西書講義》和《以賽亞書講義》等書。

出任院長

1934年開始,他以副院長身分接替年邁的赫士博士主持院務工作,1937年正式成為第二任院長。華北神學院一貫的辦學方針是遵守《聖經》真理、重視靈命操練,教學質量高,名揚海內外。抗戰期間,張牧師不僅承擔傳道、教導,並管理產業、孤兒院、麻瘋病院,還要負責沉重的日常開銷,在神學院的困難局面中,緊緊依靠神,使院務工作能照常進行。

日軍入侵時,要到孤兒院去搜尋女孩,張學恭識破他們的企圖,迅速將16歲以上的女孩帶離,將她們安全藏起來。當日軍強進學院之時,他挺身應對,化險為夷。

培養工人

華北神學院因戰爭停辦後,張學恭帶著家人來到南京。他在教會裡給一大批年輕人進行系統及嚴謹的神學裝備,如同在華北神學院一樣,積極培植新一代的教會工人。為了維持他所帶領的華北神學院的教學,他們不斷地遷徒,從南京到長沙再到桂林。

1945年,在南京設立了泰東神學院。隔年,張學恭開始擔任院長。他致力與神的眾僕人帶動華人的宣教事工,栽培第二代的領袖。在他的治理下,神學院培育了許多當地的神學生與基督徒義工。在神學研究上,張學恭的思想縝密、立論正確,讓學生們獲益匪淺。

廣傳福音

泰東神學院是中華傳道會(福音自傳會的前身)在國內的第一間正式神學院,秉承中華傳道會的宣教策略,即是透過設立聖經學院,栽培有心志才能的青年人成為傳道同工,使他們能向自己的同胞傳福音,建立教會。

在神學院執教的同時,張學恭一有時間就去鄉下傳福音。他帶領學生印發福音單張,訓練佈道隊伍,分配學生深入不同的鄉鎮及偏僻的邊疆宣教,方法新穎,形式多樣。他們用喇叭和手風琴吸引人,然後把福音傳給他們。

言傳身教

張牧師常帶著年幼的兒子(張寶華)到鄉下,當父親與成人在分享福音的時候,張寶華便帶領小朋友們唱詩,給他們講《聖經》故事。年幼的張寶華對父親的言行舉動敬佩不已,他記述父子相處的17年中,父親與他獨處時的對話與互動,讓他受益終生,其中他記得父親幫助一個寡婦之後所說,留下深刻的印象:「寶華,你要記得,當我們幫助人時,會讓他好像在路途中碰見了耶穌幫助他一般。幫助別人,其實就是一種敬拜的行動。」

張學恭為人謙遜、博學嚴謹、意志堅強、富有愛心,是每一個傳道人一生學習的榜樣。他以主耶穌為樂,為祂而活,也是一位肯為主而死的人。

至死不渝

在中國上個世紀50年代,張學恭牧師為了信仰受到了逼迫,被關在廣西的監獄中。為了堅守信仰,他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持守,忠心愛主,至死不渝。1962年3月5日張學恭牧師為主殉道,當他妻子去領遺體時,監獄管理人說他是個好人和好基督徒,將他葬在監獄的墳場,在他的墓碑刻上「主的忠僕」。這正是張學恭牧師一生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