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從憂愁到喜樂

2021年6月  

江河

「不知道為了什麼 憂愁它圍繞著我」──引自流行歌曲《千言萬語》
「你們心裡不要憂愁」──引自新約聖經《約翰福音》

憂愁的傳承

中國人從古至今,是比較憂愁的。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說他「憂思難忘」、「憂從中來」。李白的《秋浦歌》用「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形容他的愁緒之長。李清照不說她的愁有多長,而說她的愁有多重;重到一隻小船,恐怕無法承載:「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春晚》)辛棄疾也認為「閒愁最苦」,才說「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摸魚兒》)

崔顥登上黃鶴樓,目睹「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壯闊景觀,內心卻湧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感嘆。范仲淹在《蘇幕遮·懷舊》像是勸說自己:「明月樓高休獨倚」,只怕「酒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

南唐李後主的離愁是「剪不斷,理還亂」。(《相見歡》)懷想故國,昔日榮華尊貴,俱已煙消雲散,怎不叫人愁腸百結!因而寫下《虞美人》的千古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歐陽修的心情甚至比憂愁更苦:「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玉樓春》)到了「觸目淒涼」、「皆是恨」的地步。

這種憂愁的性格,世代傳承,直到如今。這一點,從當代流行歌曲中,也可以找到踪跡:

「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我每天都在祈禱/快趕走愛的寂寞」
(《千言萬語》作詞:爾英/作曲:古月)
「看那江河的水悠悠淚長流/江水問你為了誰憂愁」
(《江水悠悠淚長流》作詞:莊奴/作曲:古月)

憂愁怎麼分

綜觀中國人的憂愁,大體可歸類於三種。

一種是帝王將相、士大夫之憂。他們常懷天下之憂,也為自身處境而憂,或為國勢衰敗,或為壯志未酬、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等等;以上幾位詩詞作者,就是最佳例證。

其次是鄉愁,或者稱離愁。就是離鄉別井,四處漂泊,懷念故鄉親人之愁。從歷世歷代留存下來的詩詞作品中,我們能看到大量表達思鄉的題材。其中李白的《靜夜思》、崔顥的《黃鶴樓》,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名作。可見中國人的家鄉情結,是何等難解難分。

再次是情愁。這類作品更是汗牛充棟,數不勝數。舉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北宋聶勝瓊《鷓鴣天》裡的名句:「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思念情人到一個境地:整夜流淚,如窗外潺潺夜雨,直到天明。雖字面無一愁字,卻將滿懷的愁情,透過滴滴「淚水」和「雨水」,表露無遺。至於現代人所唱的歌,可謂「千言萬語」只為愛,「萬水千山總是情」。突口而出,便是「不知道為了什麼,憂愁它圍繞著我」。每天都在祈禱,竟然是為「趕走愛的寂寞」。眼前「水悠悠」,心中「淚長流」;問江水,為誰憂愁?「忘不了」的,是「情人的眼淚」。「三月裡的小雨」下不停,「山谷裡的小溪」流不停,帶著「滿懷的淒清」,「可知我滿懷的寂寞?」

當然以上歸類,只是按題材劃分。就實際而言,那些常懷天下憂之士,也寫鄉思離愁。《岳陽樓記》和《蘇幕遮·懷舊》的作者同為一人。他既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心胸,也有「黯鄉魂,追旅思」、「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的萬般柔情。

總而言之,如果你常讀這類憂愁詩詞,唱這些流行歌曲,定必愁雲慘霧,籠罩心頭,鬱悶不已。這是筆者的親身體驗。

大衛的喜樂

然而當你展讀《詩篇》,眼前會展現另一番景象:「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廿三章1節)「你使我心裡快樂,勝過那豐收五穀新酒的人。」(四篇7節)詩人大衛並非沒有危難、艱險、悲哀、痛苦,可是他相信:「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廿三篇4節上)「你已將我的哀哭變為跳舞,將我的麻衣脫去,給我披上喜樂。」(三十篇11節)當詩人陷在罪中,他呼求道:「上帝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五十一篇1-2節)

他認識到「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我心裡倚靠祂,就得幫助。」就如此說:「所以我心中歡樂,我必用詩歌頌讚祂。」(廿八章7節)他的祈禱不是「趕走愛的寂寞」,而是說:「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十六篇5、6、9節)

個人認為,大衛之所以能夠出憂愁,入喜樂,是因為他信靠上帝,一生以上帝為主,尊上帝為大。對現今的人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榜樣。讓我們來「唱一首天上的歌」(小敏《迦南詩歌》),作為本文的結束:

「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流進我的心窩/生命的河/喜樂的河/緩緩流進我的心窩/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頭上的烏雲/心裡的憂傷/全都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