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文說藝: 留意細節

2020年11月 

江水

對於一個寫作者而言,如果有一段時間覺得沒什麼可寫,我想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忽略了生活中的細節。當我們稍微留意從生活中隨時湧出的細節時,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寫的。

在2019年11月的《號角月報》澳洲版上,有一篇綿綿的文章,題目叫「爸媽,我們回家」。文章描述作者早上趕火車上班,巴不得快點走到火車站,這時爸媽卻說要陪她走這段路。老人腿腳不俐落,不能走得快。可是隨著爸媽慢慢走,又怕誤了火車,因此作者「心裡非常著急」,「嘴上不說什麼,心裡卻很不快。一路上也不與他們交流,他們默默地跟在後面」。快到火車站時,她一邊說不用陪了,一邊「頭也不回」,「飛奔而去」。但她上車之後,就深深地自責,覺得剛才這樣對待爸媽很不好。想到作為兒女,需要了解老人,「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心思,真正明白老人的一片愛心,進而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老人選擇來這裡幫忙帶孫子,在後院種菜,去超市採購,進廚房做飯,因為什麼?育兒顧家,其實不再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已經是成年人,這些是我們的責任。父母辛勞一輩子,應當享受自由美好的晚年生活才是」。當天收工回家,走出火車站,看到馬路對面爸媽熟悉的身影,她微笑著朝他們走去。媽媽說:「天黑了,我和你爸陪你走回家。」她攙住老人:「好的!爸媽,我們回家。」

從作者(女兒)趕火車上班、父母希望陪女兒走一段路,所引發女兒著急的情緒與內心的自省,充分反映出兩代人之間心理的反差。該文篇幅不長,卻透過一個微小的細節,把作者的情感,父母對女兒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難忘!

細節可以是一個動作。今年我生日那天,兒子從外面回來,我正躺在床上休息。兒子走進我的臥室,跟我說「生日快樂」,並且還擁抱了一下老爸。今年兒子讀大四,再有一年多,他就大學畢業了。以前兒子小的時候,我幾乎每天都要抱抱他。他12歲起開始猛長,一下子就竄到和老爸差不多高了;再一眨眼,中學還沒讀完,已長到一米九。這麼高的個頭,叫我怎麼再抱他?在我想來,像今天這樣的生日擁抱,算是兒子送給我的最好禮物。當然實際的禮物,兒子還是預備了:一個是手機的支架,一個是藍牙耳機。現在每禮拜幾次網路會議,都用得上。

細節也可以是一個場景。就在前幾天,也是為我的生日,女兒邀請我們上她家吃晚餐。當晚女兒煑了一大鍋意大利麵招待我們。太太也去韓國蛋糕店買了一盒十分講究的生日蛋糕。女兒和女婿、太太和兒子,一起為我唱生日歌。他們真的帶給我很多快樂!這時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他們唱歌的時候,雖然沒有彈琴,太太和女兒卻用拍肚皮伴奏,簡直把我笑翻了。女兒去年八月結婚,現在回頭看,那真是上帝安排的最好時間。若是換成今年,碰上新冠疫情,婚禮就不好辦了。結婚之前,女兒是不做飯的。現在她不僅能做飯,居家也弄得整整齊齊的。

細節也可以是一句對白。《聖經》記載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卻對釘他的人毫無怨恨,反而為他們禱告:「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廿三章34節)

如果說,筆者在前面所列舉有關動作和場景的兩個細節,意在講述家庭中兒女成長和親子關係的故事,那麼,《聖經》所記載耶穌在十字架上仍為釘他的人禱告這一細節,則彰顯出上帝至高至上、至美至善的大愛!

由此可知,細節不僅是構成故事的重要部件,其中更有可能潛藏著深刻的寓意。因此,我們不但不能忽略生活中的細節,反而要隨時留意細節,並且思考藏在其中的意義。如此而行,日久必能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