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來來回回尋覓你

2012年12月 

專題策劃及撰稿:許先施、易慶初、漢兒、林碧嬌、Diane Zeng、Caleb Wong、周振成
圖:James Ng(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過去十年,林碧嬌Ella都會一年兩次挾著行李箱,跑到同樣繁華的香港。於嘈雜的人聲中,站在紅綠燈前,她常情不自禁自問:「到底自己身處何方?是悉尼?還是香港?」

Ella不情願過兩地奔波的日子,但是沒辦法,跟許多人一樣,丈夫Edmond作為一家經濟支柱,不得不留港工作,而她必須留守澳洲照顧孩子。這樣的角色分配,「男主港、女主澳」的生活已延續了十年。她與丈夫都一樣想保存「家」的概念,堅持每三個月兩人便見面一次。「六月、十二月是我到香港,四月、九月是他來澳洲,所以兒子的學校假期都不會約人,將時間留給家人。還記得移民早期,Edmond一有三到五天假期也會飛囘來,幫我們處理些生活瑣事。有時星期五晚到,星期日又回香港去了。」筆者執筆之時,她亦已遠渡香港。

½他與她

這次訪問雖沒遇上丈夫Edmond,但這位「候鳥」爸爸,卻在書櫃、飯桌及露台上,無聲地留下了他的足跡。例如書櫃上有一系列棋藝入門書籍、藍球、游泳入門指南,都是他買給兒子的;飯桌上還有一個國際象棋棋盤,未竟的棋局,似乎正耐心等待Edmond歸來,讓棋局延續下去。難得的是,書架上也不經意顯露兒子掛念爸爸的痕跡。一系列十數本金庸武俠小說,原來曾經是Edmond 的至愛,如今卻被兒子看為至寶。Ella說:「我很清楚老公很重視家庭,很緊張兒子的發展,他為了這個家付出許多。有時他會用香港的教科書教兒子,一年四次,每次見面,就進行密集式課程。有時我們一家出去玩,我會在車上睡覺,他們倆找個地方,就著教材計數。他們會天南地北,數學、物理、金庸,無所不談。兒子每年暑假回香港,他會預先安排圍棋、國際象棋等不同活動。到後來兒子讀法律,Edmond又去看法律書,想拉近距離。我最欣賞他以愛和關心來維繫這個家,不斷地與我們同步。我們都不願意一家人分開,雖然分開時間久了,但我仍會繼續祈禱,期待重聚的一天。」

這年年頭Ella突然間想回家。「年三十晚,忽然很掛念老公,想和他在一起。因為兒子大了,已有自己世界。我想可能是適當的時候回港了。想到假如我們只剩兩年時間,有一天當他或我死了,可能我們會後悔。」

她希望結束這樣的生活。尤其是家姑患病的時候,她願意留在她身邊照顧她,感覺自己身在遠方,總有點虧欠。這種身不由己的感覺一直縈繞了好幾年,然而她也自知自己不是果斷的人,她總是看哪兒有需要,便往哪兒奔。或許,這種不斷為別人付出,讓自己變作浮萍,隨時要遷到有需要的人身邊的心態,決定了Ella的命運,總是飄泊不定,用來成全下一代或別人的幸福。

哪裡是家?

「我曾經問老公,哪裡是家?他認為兒子在澳洲,所以澳洲是家;但我卻認為香港是家。後來我們找到了答案:何時在一起,何地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