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旋律: 從一無所有到一無所缺──張瑪莉的生命傳奇

2013年9月 

文/楊鴻鈞

說她一無所有,是千真萬確的。沒有父母、沒有家、沒人疼愛。從6歲到8歲,她流浪街頭,棲宿在樓梯底下,兩三天沒得吃;飢寒交迫、風吹雨打、孤單無助……眼巴巴望著別的孩子穿著校服,拖著大人的手去上學。她從未見過爸爸,她所知道的,是媽媽撇下她,自己出走了。在她9歲那年,社會福利署把她送進保良局。

在保良局的日子

保良局是張瑪莉童年記憶中的家園。和很多政府收養的孩子住在一起,生活上得到妥善的照顧。她開始上學,比起同齡的孩子,已經晚了幾年。

每到夜晚,她會跪在窗前祈禱,無論心中什麼事,她都在禱告裡向天傾訴。奇妙的是,每次禱告後,就像放下心裡的包袱,感覺舒暢得多了!

有時,從夢中驚醒,枕上一灘淚水。那是孤苦的女兒對母親的想念?還是被拋棄的女兒對母親的怨恨?

最難忘的人

提到生命中帶給她最大影響的人,張瑪莉毫無猶疑地答道:「保良局小學的吳秀中主任。就是現任多倫多墨城華人浸信會黃廣頤牧師的媽媽,她是基督徒。小時候我不喜歡讀書,更不明白讀書求知識對我有多重要,她真的關心我。」

「她對我說:Mary,如果妳放棄自己,社會就放棄妳;妳到這個位置,差不多貼地了;妳若不珍惜自己,倘若小學考不好,就沒有機會讀中學;如果上不了中學,就學家庭技能,煮食洗燙,然後出去打工。妳是不是願意走這樣的路?如果不是的話,妳要好好讀書。」這番語重心長的話,直到如今,張瑪莉仍然清楚記得。

「她給了我很多鼓勵。」張瑪莉表示:一生中曾經遇見很多貴人,吳主任是其中一位。

紳士淑女不是天生的

還有一位外籍老師,來保良局教孩子跳爵士舞。一天,老師教完課,選了一家高雅的西餐廳,招待這些學舞的局童。

那時,張瑪莉才10歲出頭。不曉得是太開心,還是本性頑皮好動,她拿起刀叉,敲盃敲碟,又打哈欠、伸懶腰,更好奇地走來走去,東張西望。

外籍老師就對隨同的另一位老師說:「請妳把我的話翻成中文,要跟Mary說:『妳出來吃飯,本來人家不知道妳是孤兒,但妳剛才的行為,叫人一眼看出妳是從沒有愛、沒有家教的家庭出來的!」

「那個難受喲!」張瑪莉不知該怎樣形容當時的心情。「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箴言》廿七章5節)從此,張瑪莉曉得什麼叫禮儀。

「原來,紳士、淑女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小培養的。」

如果說,吳秀中主任的勉勵,造就了一個追求學識的張瑪莉,那麼,這位爵士舞外籍老師的責備,則塑造了一個通曉中西禮儀的形象專家。(當然,那是後來的事了。)

至今,張瑪莉仍然珍藏著和這兩位女士數十年前留下的合照。

助養者的愛心

「還有幾位助養者,他/她們不停地來保良局看我。讀書、講故事給我聽,帶玩具來給我玩。他/她們和我完全沒關係,竟然願意關心我。」

「這些助養者每次來過,都令我想得很多:為什麼這些人這樣關心我?他/她們都不是我的親人,不認識我的。」那時她不明白,這麼大的愛從何而來!但是她能感受:「他/她們的愛心,帶給我美好的感覺。」

被愛心澆灌的生命有福了!到了時候,這生命必要結出甜美的果子。

兼備各樣的技能

張瑪莉表達情感的另一種方法是畫畫。

從小學二、三年級,她就開始畫畫。

把心中的悲喜,對身世的感嘆,對人生的不解,表述在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畫面上。

她也寫日記,雖然只是簡單的記述。

「保良局給我很多機會,學唱歌、學跳舞,協助籌款活動。」

「這個是我!」指著一張穿著童軍制服的照片,張瑪莉說:「你看制服上有兩條桿,我是隊長。做女童軍,讓我學會了紀律和自律。」

讀蘇浙中學(用普通話教學),使張瑪莉除了粵語之外,又能說一口流利的國語。這時期,她還愛上了寫作。奠定日後能詩擅文的基礎。

到她中學畢業時,已經出落得端莊秀麗、美貌大方。她的夢想,是當空中小姐。

她為此懇切禱告。

她去了兩家航空公司應聘,但都沒有被錄取。

不是神(上帝)不聽她的禱告,乃是神為她另有預備。

她進了外國駐港領事館,在這裡工作,從早到晚說英文,沒有其他選擇,就這樣操練了兩年英文會話。

算起來,這時候的張瑪莉,從寫作、畫畫、歌舞,到語言技能,樣樣兼備。當鳳凰即將展翅,她的全部羽翼必已長成,並且豐滿有力,才能乘風上騰。

獲選香港小姐

一天,與同事在銅鑼灣逛商店,偶然看到香港小姐選舉的宣傳單張。

「有三個月的免費培訓,是個不錯的學習機會啊!」她去報名參選。

當時的張瑪莉,舉手投足,都顯出文雅風範;談吐之間,更有不卑不亢的從容。「美貌與智慧並重」,是香港小姐選舉的口號與標準。這兩樣,神都為張瑪莉預備好了。

在保良局的日子,每逢慈善籌款演出,唱歌跳舞,少不了張瑪莉的份,練就了她舞台上的自信。

在萬眾矚目的螢光燈下,鳳凰飛翔了!

1975年,張瑪莉獲選香港小姐冠軍。

當榮耀的冠冕戴上頭頂,她的腦海裡浮現出那個流浪街頭的孤兒、那位引導她成長的主任、教她跳爵士舞的外籍老師、經常帶玩具來看她的助養者,她的眼裡湧起感恩的淚水……

走自己的路

通常,獲得香港小姐的桂冠,意味著她的步履,已踏上千萬人夢寐以求的星光大道,從此,她可能會演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或拍幾部賣座的電影,如果再唱幾首流行歌曲,就是歌影視三棲的明星了,可以名利雙收,但張瑪莉看重的不是名利。

 在電視臺不長的時間,拍了兩三部電視劇,張瑪莉毅然決定上香港理工大學讀書去。

 「年輕人不讀大學,是人生的遺憾!」在張瑪莉心目中,知識不是時尚,乃是生命不可缺少的內涵。

尋求知識的,與知識結盟。丈夫是科學家,在香港天文台工作。1980年結婚,81年兒子出生,84年添了女兒。

「我原是一無所有,躺臥街頭,但神(上帝)給我豐盛的預備,使我一無所缺。」張瑪莉有了自己的家庭,有可愛的兒女,而最為寶貴、也是她最願意與人分享的,是有神的愛在她心裡。
當許多人在名利場上爭逐不休時,張瑪莉正安然享受她溫暖平靜的天倫之樂!

天使造就天使

我們常說:生命影響生命;又說:生命造就生命;卻未曾聽說:天使造就天使。

回顧自己的一生,張瑪莉深深的體會:「神差派了很多天使環繞我。」

如果說,神昔日差遣天使,為要大大地祝福,並且造就張瑪莉弱小的生命;那麼如今,神照樣要差遣張瑪莉,成為其他弱小生命的天使,為他們帶去神的祝福!

是的,當你願意接受神的差遣,你就可以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並且,你會為神造就出更多生命的天使。

30多年來,張瑪莉的足跡,踏進數十個國家貧窮的角落,去探望那些忍饑挨餓的孩童,投身到世界宣明會的救助行列。每一個捐助項目,她都要去實地的體驗,親眼見到項目的實施,看見受益人真正獲得幫助。

瀏覽張瑪莉的相冊,看著一幅幅張瑪莉和不同膚色的孩子合照,你不能不為之感動──昔日的孤兒,是今日的天使!誰敢說,那些相片中的瘦弱孩子,將來不會變成別人生命的天使?

化怨恨為祝福

大概每一個孤兒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

如果父母病故,或者意外身亡,那是人所不能選擇的定命。

可是將親生兒女拋棄,任其成為孤兒,就是不可理喻。

遺棄造成的傷害,比命定的無奈更難承受。

對於拋棄女兒的母親,張瑪莉有過怨恨。

當張瑪莉有了自己的孩子,第一次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上課,自己在學校外面哭了3小時。擔心兒子從滑梯上摔下來,擔心兒子挨餓,擔心兒子著涼,甚至被欺負……她真正體驗到做母親的心腸。

「我的母親一定有她的難處,才會遺棄自己的女兒。」她試圖去體諒母親的難處。

1986年洗禮成為基督徒後,在為母親的禱告中,怨恨消化了,都變成了祝福。

每一次的禱告,她盼望母親過得好!不要再為以前丟棄了女兒而自愁自恨。她想讓母親知道:她現在成了多麼有福的人,叫母親不必為女兒操心。

那年選完香港小姐,飛往美洲參加環球小姐選美,回程時,張瑪莉順道拜訪了一位住在美國的女士。在保良局時,張瑪莉不斷收到這位善心女士的來信。見到面,她給張瑪莉看一些照片──是年幼的張瑪莉和一位秀氣婦人的合照;並且告訴張瑪莉:「她是妳的媽媽!」而這位女士,正是張瑪莉的親姨媽。

「我們母女重逢的時候,我母親已80歲。」經過幾十年的尋覓,張瑪莉終於見到親生的母親。這場恍如隔世、悲喜交集的重逢,就算一塊石頭,也要熱淚漣漣。

「神賜福我母親,她活到90歲,去年回天家了。」令張瑪莉欣慰的是,當她見到母親的時候,獲知母親也得了耶穌的救恩:「她在76歲時接受水禮的。」

重逢後的10年間,張瑪莉沒有追問母親,當年為何作出那樣的決定。正像舊約《創世記》裡的約瑟沒有追問哥哥,為何把他賣了。

「不計算人的惡」(見《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完全的諒解和接納,卸除了母親內心愧疚的重負。她經常抽時間看望母親,使多年分離的傷痛和遺憾,總算得了彌補。

能夠接納母親,與母親相認,乃是天父的憐憫和大愛,衪的恩典夠用。而且《聖經》說得好:「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見《哥林多後書》五章)

禮儀與形象培訓

1995年,張瑪莉巿場推廣(國際)有限公司成立,專門從事禮儀與形象培訓,以及企業形象塑造及市場推廣。今年是公司成立18周年。

合適的禮儀,是文明的體現,更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友誼必要的因素;健康的專業形象,既是企業本身,也是企業人員不可或缺的重要標誌。這兩樣,張瑪莉從保良局時期就開始學習,又經過香港小姐和環球小姐選舉的專業訓練,以及其後無數的親善活動,早已融匯在她的生活中。而比這兩樣更重要的,是塑造出張瑪莉生命品格的信仰內涵。

 憑藉20多年的豐富經驗,加上個人的信仰認知,她編制了一系列培訓課程。

「講禮儀,少不了講愛心。」沒有愛心,禮儀就成為空洞的虛飾。

「除了打扮得體,個人的內涵和修養同樣重要。」張瑪莉總是鼓勵學員多讀書,持續進修,提升個人智慧美麗商數(BQ:Beauty Quotient )。

在香港,張瑪莉經常受邀請,為銀行、跨國企業、大型公司、八大院校,甚至政府機構如醫管局、警務處等,作禮儀培訓和專業形象塑造、專題演講等。

她為銀行高層行政人員講解中西方餐桌禮儀;與大專生分享建立專業形象和面試技巧的心得;為旅行社員工講授「溝通技巧及內品建立」培訓課程。

在中國,中國外交學院聘請她擔任禮儀專家;清華大學是第一所邀請她前往講課的學府;其他邀請單位,包括上海市博會事務協調局、中國國際公共關係協會、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麥肯錫國際、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

「耶和華(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祂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詩篇》一百一十三篇2-7節)

張瑪莉常對神說:「人算甚麼?袮竟顧念我!讓我不僅與尊貴人同坐,還為他們講課!」

提到此,她惟有不住的感恩。

除了專業演講,張瑪莉也被許多商界團契及教會邀請,分享神在她身上的奇妙恩典。

藝術人生

採訪張瑪莉的一個意外收穫,是得到一本張瑪莉的攝影作品集。

影集中的第一幅畫面,是攝於以色列的「心路」。張瑪莉的攝影,全部都配上詩文:

 人生的路長或短,走得快或慢,成功或失敗,一點都不重要!
怎樣去走每一步,才可獲得上主的喜悅、稱讚,才是心中所求。
願我單純潔淨的心和上主賜予的恩典,帶我走每一步正路。
能在終點看到父神微笑地說:「女兒,妳漂亮地走完了!」

 這是張瑪莉為「心路」題詩的最後一段,從中可窺見她深厚的信仰告白。

 張瑪莉的視覺是獨特的。她所攝取的畫面,形成精準的構圖,卻讓主題鮮明突出。在「秋的韻律」中,她慨嘆「我們害怕別人從臉容上看透自己的心事,於是刻意地戴上一個面具」。而她寧願去讚賞「葉子沒有半點造作……在秋天到來的時候……大大方方的,依舊持著典雅的姿態,欣然接受結局的安排。」張瑪莉為每幅作品配詩,最後更以《聖經》金句作結。在本段詩文後,她引用了《羅馬書》十二章2節的經文:「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這本影集最後一幅配詩作品叫「感恩」,似乎道出了張瑪莉攝影藝術的靈感源泉:

 新天新地,從宇宙開始的第一天,
已擁有她獨特的氣質與內在美。
石塊上不斷擴展的銹色、扭結頑強的樹紋、
浩瀚磅礡的原野、路邊的一個水中倒影,
都是那麼自然、情真,值得欣賞。
這位創造天地的主,真是一位最傑出的藝術家!
不管過路人是否察覺祂的存在,仍殷勤地為世界塗添姿彩。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各有獨特誘人的氣息。
常感嘆人的智慧有限,
往往未能明白上主的心意和宇宙的奧秘。
真、善、美,從世界開始的第一天便存在,
但是我們又可曾領會呢?

後記

張瑪莉的人生,遠比本文所寫的豐富得多。她不僅多才多藝,更可貴的是,她愛主愛人的心,從不改變。她把一切所得,歸因於神的恩典:「神很愛我!祂給我很多很多!」親愛的朋友,當你讀完這篇見證,如果您心裡有感動,也想擁有豐盛的人生,請您向耶穌發出請求,讓祂進入您的心中,作您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宰。因為耶穌曾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十章10節)


張瑪莉履歷一覽

1980年: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文憑(DMS)
 1988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
 1992年:獲選為「十大傑出女性」
 1996年:獲選「十大愛心之星」
 2001年:獲選為「21世紀女性典範」
 2002年:獲「成功女性大獎」
 2002、2003年:作品於「巴黎秋季沙龍」展覽
 2004年:作品於法國羅斯文化藝術中心中法文化年藝術展展覽
 2006年:獲第三屆香港國際教育展「立新成就獎」
 2006年:獲「中國百名傑出女企業家獎」
 2008年:獲「優雅生活大獎」
 2009年:獲「Fashion with Heart」大獎
 2009年:獲「品味生活大獎」
 2009年:獲 「傑出愛心演藝人大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造型藝術家協會會員
*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人,現任新城 FM997知訊台「百分百張瑪莉」主持
*畫家及專業攝影師
*國際禮儀及專業形象學會會長
*張瑪莉市場推廣 (國際)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1995年至今)
*出版書籍包括:專業形象培訓系列、多本散文集及攝影集

張瑪莉慈善服務一覽

  • 保良局及香港外國記者會慈善基金發起人顧問 (2002年至今)
  • 苗圃行動義務「助學大使」 (2002年至今)
  • 香港唐氏綜合症協會副會長 (2000年至今)
  • 香港傑出專上學生協會顧問 (1992年至今)
  • 世界宣明會顧問 (1988至2009年)
  • 瑪莉諾醫藥福利會委員 (至今)
  • 曾任九龍醫院管治委員會委員
  • 捷旅慈善基金創辦人及前副主席
  • 學童醫療慈善基金發起人
  • 香港哮喘會前副主席及創會會員
  • 關懷愛滋委員會委員
  • 地球之友董事 (1998至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