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 天文學家哥白尼

2013年11月 

文/石溪

地球和太陽系的行星,環繞著太陽轉動的自然現象,早在公元前5世紀,已被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Pythagoras)揣測。但古時歐洲的學術界,奉亞里士多德為宗師,因此亞氏所倡議的「地心說(行星環繞地球轉動;也稱為「天動說」),也就成了天文學的「金科玉律」。公元2世紀時,亞歷山卓城的學者托勒密,進一步把亞氏的理論,整彙成《天文學》一書,從此「地心說」這謬論,便誤導了人類一千多年,直至偉大的天文學家哥白尼出現。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於1473年,在波蘭的多倫城誕生。他父親是位成功的法官及商人,家道豐富,可惜在他10歲時,父母相繼去世,自此由舅舅魯卡斯撫養成人。魯卡斯是位學者,很注重哥白尼的教育,把他送進波蘭最著名的科瑞克大學,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及地理學。哥白尼在畢業時,已是位學識淵博,勇於探索真理的青年;他被上帝的愛感動,獻身成為傳道人。

1489年,魯卡斯成為主教,他為哥白尼申請了獎學金,在1496年時,把甥兒送往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學深造。哥白尼在大學裡,受指導教授戴諾華拉的影響,對「地心說」產生了懷疑。1502年他取得碩士學位後,又進入巴多華大學,攻讀法律和醫學。1506年他回到故鄉波蘭,擔任舅舅魯斯卡主教的秘書兼教會醫生。他醫術高明、恩慈良善,對教區內的貧民贈醫施藥,深得當地的人愛戴。

那時他日間懸壺濟世、傳揚福音;晚上則悉心鑽研天文學,博覽有關書籍,並自製日晷、三角儀等觀察星象。1530年他根據觀察研究所得,累積了大量有關天體運行、日蝕月蝕的資料,推翻了「地心說」的謬論,寫成《天體運行論》一書,不但以實驗證明,分析了畢達哥拉「地球和行星環繞太陽轉動」的理論,還有系統地闡釋了以下的問題:

一)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月球軌道的中心。
二)包括地球在內的行星,都是環繞著太陽轉動的。
三)太陽與地球的距離,與眾星雲集的穹蒼相比,實微不足道。
四)地球自轉效應:每天日夜替換的周期性變化,是因地球每天自轉一週所致。
五)地球公轉效應:每年太陽在天體間的周期性運動,並非太陽在轉動,而是地球繞太陽公轉造成。
六)行星順行和逆行現象,是地球和行星同繞著太陽轉動的結果。

由於當時勢力龐大的教會,以「地心論」為天文學之權威,凡持異議者皆視為「異端」,因此《天體運行論》無法公諸於世,直至1543年才付梓印行。當時哥白尼已70歲,且老病纏身,當他接到新書後,即含笑而逝。從此《天體運行論》,成為天文學的基礎。

很多人以為,哥白尼的天文學說,挑戰了《聖經》的神學觀點。但《聖經》雖有「神(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約伯記》廿六章7節)又有「神坐在地球的大圈之上。」(《以賽亞書》四十章22節)等文字,說出地球是圓的,並存在太空之中,卻沒有什麼「地心說」之類的話。因此,虔誠的基督徒哥白尼,在研究中推翻「地心說」,只是追求真理的結果,與挑戰神學觀點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