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世界: 愛的變奏

2013年12月  

文/鄒立基

踏入12月,到處洋溢著節日氣氛,商場內不斷響起聖誕音樂,電台和電視台亦不時播放為聖誕節而創作的流行曲,好不熱鬧!

高舉基督的節慶歌

傳統的聖誕歌,都以頌讚耶穌的出生為主要內容,例如韓德爾的《普世歡騰》:「普世歡騰,救主降臨!全地接祂為王;萬心為主預備地方,宇宙萬物歌唱……」是一首熱鬧與歡慶的歌曲,與他的《哈利路亞大合唱》同樣輝煌。《平安夜》是描述聖嬰安睡在馬槽的情境:「平安夜,聖善夜……靜享天賜安眠」,這堪稱是12月裡最美妙的詩歌。

孟德爾遜在1840年,為慶祝發明活字印刷術而創作的一部《節慶歌曲(Festgesang)》,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竟然變成今天的聖誕名曲。話說1855年,英國作曲家康明思(W. H. Cummings)從孟德爾頌的《節慶歌曲》中選了一段旋律,並以詩人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在1739年寫下的聖誕詩《新生王》作為歌詞,譜成膾炙人口的《天使報信(Hark! The Herald Angels Sing)》。相隔百年的詞與曲,竟配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聽啊,天使高聲唱:『榮耀歸與新生王;地上平安人蒙恩,神人和好再相親!』」

迎合世人的流行曲

然而,現代的聖誕歌就截然不同了。這些歌曲都是唱片公司在聖誕期間推出的商業產品,內容幾乎千篇一律,都是些失戀歌。例如蕭亞軒的《想念聖誕節》,第一句便是「為什麼這個世界,節日只為戀人準備……」;又如樂瞳的《聖誕路人》:「全城也在慶祝……誰在痛也暫時放個假」;鄭伊健的《夜還未深》,開始時用「無伴奏合唱」形式唱出《White Christmas》,乍聽還以為是一首記念聖誕的歌曲,聽下去,不過是一首商業化的失戀歌。

淪喪失迷的12月

12月的節慶感特別強,這濃厚的氣氛,無非是商人們的把戲,目的是要人走進紙醉金迷的世界,盡情消費:聖誕老人代替了耶穌基督;紅鼻麋鹿充作領航員,帶給人們短暫的歡樂。耀眼的聖誕燈飾,璀璨的火樹銀花固然迷人,背後卻隱藏著無邊黑暗:節日醉酒引致打鬥和車禍,狂歡晚會製造放任與失控,平安夜成為失身夜……

至於那些沒有情侶、孤單、傷心和失望的人,便悲上加悲了!RubberBand的《零度聖誕》這麼唱:「幻想緊靠在你身邊,但怎麼去實踐!」;吳克羣的《聖誕分手節》:「聖誕節,分手節,一個人過聖誕怎麼快樂」和謝安琪的《愁人節》:「獨自對天鬧情緒」。

耶穌的濃情厚愛

12月的聖誕節,早已淪為一個消費縱慾的季節了。不過,幸運地,在12月裡,我們每個人都可收到一份寶貴的禮物——就是耶穌基督無條件的愛!我們本來就是神所創造的,卻遠離上帝,沉淪罪惡,苦楚盡嘗。然而,因著上帝的憐憫,祂差派兒子耶穌基督,來尋找和拯救失喪的靈魂,並且捨身十架,為萬民贖罪。因此,

12月,愛在燃點……

神是愛,耶穌的誕生為世界帶來希望,更彰顯這份濃情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