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平凡日子收穫多

2013年12月 

文/楊鴻鈞

轉眼到了歲末,回頭看今年的日子,雖然平凡,收穫卻多。

算起來,在《號角》月報澳洲版服事,恰好有一年多時間。自從去年12月出了導航版,隨即籌備3月創刊號,然後步上正軌,每月初出報。

看似辛苦 受益良多

前不久我們專題小組義工開會,關姊妹說我今年最辛苦,其實我是收穫最多的。有的收穫不是憑眼見,比如喜樂。如果你的服事合神(上帝)心意,蒙神悅納,神會用喜樂獎賞你。很多人擁有權勢、地位、財富、奢華的享受、豐富的知識,但是未必有喜樂。所以收穫喜樂,真是好得無比!

另一種收穫也很寶貴,就是在服事中學習。《號角》是一份福音報紙,旨在幫助讀者認識真理,分享福音的好處。當中有許多的個人生命見證,內容十分感人,每讀一次,心裡深受感動。對我來說,《號角》上的每一篇文章,從發稿到看大版,至少要讀兩遍以上。如果這些文章能造就人,我自己先得造就;如果這些文章能使讀者得益處,我就是第一個得益處的讀者。

未曾想到‧已得幫忙

說起今年的收穫,有一件事是不能不提的。年初時,我們召集作者聚會。散會後,在回家的路上,記起一位弟兄,他曾在澳洲做過日報記者。我們至少有5、6年不曾聯繫,期間我換了幾部手機。我對使用新科技甚為笨拙,一換手機就丟失所有的聯絡資訊。

使我大感驚訝的是,就在當天晚上這位弟兄突然打電話來。「你有事找我嗎?」我先問道。「沒有事情,好久沒聯繫了,就想問個好!」「那麼這個電話是神叫你打的,因為我正要找你呢!」他已轉到州政府移民部工作,我們約定一起吃午餐。我給他帶去一份導航版,告訴他3月份創刊號的專題是「兩代之間」。

沒幾天他就發來一篇稿,將澳洲華裔家庭中兩代人所面對的中西文化差異和碰撞,分析得頭頭是道,並且有自己與孩子的見證為實例,文章有血有肉,是一篇上好的佳作(我說的是李重光弟兄,該文發表在3月創刊號的頭版上)。後來好幾期的專題,他都幫忙供稿。當我未曾想到時,神已經知道我們的需要。在服事中經歷神的同在,體驗神的恩典,是世上任何東西無法比擬的收穫。實際上,這只是許多經歷中的一件而已。

全家事奉‧獻上感恩

除了在《號角》服事所得的豐厚收穫以外,我也為一家的收穫獻上感恩!今年是女兒就讀悉尼大學的第一年,我覺得她在事奉上的熱心勝過選修專業。禮拜二考試,禮拜一晚上還跑去帶領中學生團契;白天考完試,晚上又有TAG的聚會。我問她TAG是什麼意思,原來是禮拜二成人查經小組。她還參加大學校園團契、教兒童主日學、在英文堂崇拜中帶領唱詩;加上朋友的生日會、中學同學的Reunion、弟兄姊妹受洗這些社交生活,看起來她比我們每個人都忙,但她確實在邁向成熟。

兒子今年讀9年級。從7年級開始,他就參加教會逢禮拜五晚上的青年團契;也像姐姐一樣,禮拜日的主日學,從幼兒起就沒停過。每晚睡覺前,他一定會讀一會兒《聖經》,這已經是他多年來的習慣。

太太今年也開始在BSF(查經課程)學習,在三福(傳福音事工)講習班擔任教師。以前家庭崇拜是不定期的,現在變成常態。全家人一起讀經、分享,然後為每個人的需要禱告。當太太、女兒、兒子一一為我未完成的寫作代禱時,心裡頓時充滿了力量。這種靈裡的得力與收穫,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真正知道多麼寶貴!